[发明专利]Mcok测试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8274.8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2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刘抗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接口 返回数据 测试系统 目标通讯 类对象 测试方法及系统 可读存储介质 电子设备 调用请求 通讯协议 文档 测试技术领域 测试场景 测试对象 测试请求 返回目标 会话对象 接收测试 软件测试 发送 返回 创建 | ||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揭示了一种Mcok测试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测试接口文档在Mock测试系统中创建Mock类对象,该测试接口文档至少包括测试请求参数、返回参数、测试接口支持的通讯协议以及该测试接口对应的会话对象;在Mock测试系统中生成上述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据;接收测试对象以目标通讯协议对应的目标通讯方式发送的测试接口调用请求;以上述目标通讯方式向测试对象返回目标返回数据,该目标返回数据为测试接口调用请求对应的目标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据。可见,Mock测试系统能够支持多种通讯协议,从而能够模拟各种测试场景,使得软件测试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Mcok测试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软件测试是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错误,衡量软件质 量,并对其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评估的过程,能够帮助识别开发完成的计算 机软件(整体或部分)的正确度、完全度和质量。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对已开发的工程代码进行测试。然而,测试对象 往往不能独立运行,需要依赖于其他类对象或者外部服务运行以完成测试。比如 说,金融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经常需要与银行、法院等关联方的系统 进行对接,如果关联方系统不稳定,将会对金融APP的测试造成较大影响。为 了减少关联方的系统对软件测试造成的影响,可以采用Mock技术进行测试, Mock测试可以在测试过程中创建一个虚拟对象来代替某些关联方对象,并使得 该虚拟对象能够模拟返回功能。然而,目前市面上的Mock工具提供的测试方 法,仅仅能支持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而实际工 程中不同对象之间还可能通过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 Secure,HTTPS)或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TCP/IP)等通讯协议进行通信,目前的Mock测试方 法无法支持多种通讯协议,为软件测试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Mock测试方法难以支持多种通讯协议,为软件 测试带来不便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ock测试方法及系统、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Mock测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测试接口文档在Mock测试系统中创建Mock类对象,所述测试接口文 档至少包括测试请求参数、返回参数、测试接口支持的通讯协议以及所述测试接 口对应的会话对象;
在所述Mock测试系统中生成所述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据;
接收测试对象以目标通讯协议对应的目标通讯方式发送的测试接口调用请 求;其中,所述测试接口调用请求携带有目标Mock类对象,所述目标Mock类 对象为所述Mock类对象中的任一个;
以所述目标通讯方式向所述测试对象返回目标返回数据以完成Mock测试, 所述目标返回数据为所述目标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在所述Mock 测试系统中生成所述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据,包括:
在所述Mock测试系统中配置固定的数据作为所述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 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述在所述Mock 测试系统中生成所述Mock类对象的返回数据,包括:
获取用户在Web页面中输入的所述测试接口对应的返回数据生成代码,并 存储至所述Mock测试系统的数据库;
所述以所述目标通讯方式向所述测试对象返回目标返回数据以完成Mock 测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平安普惠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8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