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9060.2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1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舒宏;金正浩;杜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0/04 | 分类号: | F25B30/04;F25B27/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朱欣欣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器 再吸收 吸收器 高压溶液 热交换器 解析器 溶液热交换器 出料管道 液体进料管道 氨水吸收 热泵系统 交叉型 送入 系统图 放气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再吸收器、解析器、高压溶液热交换器以及低压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一端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依次与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相连,吸收器另一端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与再吸收器相连;发生器通过液体进料管道依次与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相连;解析器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依次与低压溶液热交换器、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相连;再吸收器通过液体进料管道依次与低压溶液热交换器、解析器相连;本发明将解析器与部分吸收器溶液在混合后送入发生器内,将吸收器溶液送入再吸收器内进行再吸收,在系统图上形成溶液的“交叉”,可使发生器的发生起始浓度上升,增加发生器的放气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属于热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能源主要由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提供,这些能源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余热,若直接排放至环境中会导致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吸收式热泵可以用于余热的回收利用,可以利用工业余热制造大量热水供用户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工厂中。
吸收再吸收式热泵属于吸收式热泵的一种,利用再吸收器取代冷凝器,用解析器取代蒸发器,能够利用余热驱动热泵循环,产生大量的中温有用热能,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十分节能、环保。
传统的吸收氨水再吸收式制冷在吸收器和发生器之间、再吸收器和解析器之间构成两个溶液循环。传统的氨水吸收再吸收热泵中,发生器吸收外界高温的热能,产生氨蒸汽,因为发生温度高,所以发生器的压力高、浓度低。解析器从环境吸收低温的热能,产生氨蒸汽,因为解析温度低,所以解析器的压力低、浓度高。吸收器中溶液来自发生器,吸收来自解析器的氨气,向外释放中温的热能,因此吸收器的浓度低、压力低。再吸收器中溶液来自解析器,吸收来自发生器的氨气,向外释放中温的热能,因此再吸收器的浓度高、压力高,因此,传统的吸收氨水再吸收式系统的利用率低,对资源产生了一定的浪费,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由于传统的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该系统能够利用余热驱动系统循环和提供中温热能,并实现系统的溶液循环改进和内部热量的回收利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溶液交叉型氨水吸收、再吸收式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生器、吸收器、再吸收器、解析器、高压溶液热交换器以及低压溶液热交换器,所述吸收器一端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依次与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相连,所述吸收器另一端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与再吸收器相连;所述发生器通过液体进料管道依次与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吸收器相连;所述解析器通过液体出料管道依次与低压溶液热交换器、高压溶液热交换器、发生器相连;所述再吸收器通过液体进料管道依次与低压溶液热交换器、解析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发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再吸收器相连,所述解析器通过蒸汽管道与吸收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还包括进水口、供回水管路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供回水管路依次与吸收器、再吸收器、出水口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液体出料管道上均设有溶液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液体进料管道上均设有节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90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