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组合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9751.2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4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华良;李静雅;赵维民;张如隽;夏春梅;李佳;甘勇;陈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7034 | 分类号: | A61K31/7034;A61K31/445;A61P3/10;A23L33/105;A23L33/00;A23L33/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马莉华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氧野尻霉素 根皮苷 植物提取物 植物原材料 植物材料 分选 降血糖活性 加工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然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组合物,所述组合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第一组分选自:根皮苷、含有根皮苷的植物提取物、或含有根皮苷的植物原材料或经过加工的植物材料;而第二组分选自:1‑脱氧野尻霉素、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的植物提取物、或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的植物原材料或经过加工的植物材料。所述组合物可有效降低每种成分的服用剂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服用每种成分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保健品和食品领域,具体地,涉及含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的组合物,以及所述组合物在降血糖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该病在发展进程中还会引起一些并发症,如:低血糖症(Hypoglycemia)、酮症酸中毒(Ketoacidosis)、非酮高渗性昏迷(NonketoticHyperosmolar Coma)、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等。
糖尿病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生物药物,如胰岛素(Insulin);化学药物,如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双胍类(Biguanide)、格列酮类(Glitazone);和天然药物,如中草药。限于目前尚没有成熟的非注射给药技术,胰岛素的使用仍以注射为主,注射过程中存在安全性风险。其他一些注射给药药物,如胰高血糖素类多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脂酰基化胰高血糖素类多肽(NN2211,Novo Nordisk)、Exendin-4(Amylin)和聚乙二醇修饰的Exendin-4等,长期给药后虽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数值和改善β胰岛细胞功能,但由于这些分子同时还作用于中枢神经受体,给药后会产生呕吐和眩晕的症状。一些化学药物虽可降低血糖,但具有不同的副作用或肝、肾毒性,还容易导致心血管并发症的加重。如DPP-IV抑制剂类药物,由于其对生物体内的一大类酶均有抑制作用,会使体内脂肪的分布发生变化,且给药的实际效果也相对较差。现有各种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由于药物作用机理单一或其作用机理及有效成分尚不清楚,药物疗效和药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综上,开发更加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具有迫切的临床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天然降血糖活性成分组合物配方。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天然降血糖活性成分的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括第一组分和第二组分,其中:
第一组分选自:根皮苷、含有根皮苷的植物提取物、或含有根皮苷的植物原材料或经过加工的植物材料;
第二组分选自:1-脱氧野尻霉素、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的植物提取物、或含有1-脱氧野尻霉素的植物原材料或经过加工的植物材料。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组合物中,以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两种成分的重量计算,其配伍关系为根皮苷:1-脱氧野尻霉素=(3~1000):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组合物中,以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两种成分的重量计算,其配伍关系为根皮苷:1-脱氧野尻霉素=(10~500):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组合物中,以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两种成分的重量计算,其配伍关系为根皮苷:1-脱氧野尻霉素=(100~500):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组合物中,以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两种成分的重量计算,其配伍关系为根皮苷:1-脱氧野尻霉素=(100~300):1。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降血糖活性成分组合物中,根皮苷和1-脱氧野尻霉素合计重量为50~1000m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9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