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1857.6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5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3/041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徐剑兵;林祥翔 |
地址: | 351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位置区域 方法和装置 点亮 扫描 指纹识别技术 感光元件 光学信息 扫描手指 收集处理 手指触摸 指纹信息 灵敏度 背板 功耗 减小 触摸 响应 | ||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和装置。所述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包括步骤:获取手指触摸的位置信息;点亮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区域,并扫描获取点亮的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通过上述方法,因只扫描手指有触摸的区域,并非对所有的位置区域都进行扫描,且只需收集处理该区域内的感光元件的光学信息即可,可大大地加快指纹识别的速度,减少指纹识别的响应时间,提升灵敏度,减小指纹识别背板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面屏手机市场的井喷式爆发,屏下指纹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行业的主流标配。根据技术特点的不同,屏下指纹大致可分为:电容式指纹识别,光学式指纹识别和超声波式指纹识别三种。这三种屏下指纹技术各有优缺点,电容式指纹识别具有成本低,功耗低,但是灵敏度低的特点;光学式指纹识别则具有灵敏度高,但功耗高的特点;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主要是技术性还不够成熟。
其中光学式指纹识别技术可结合OLED技术以实现全面屏的屏下指纹技术。如图1所示,搭载有光敏元件阵列的背板(Photo Diode Backplane)设计在OLED显示屏下方,当有手指触摸做指纹采集时,OLED屏所发出的光打在手指指纹的纹路上,再反射到下方的光敏元件上,光敏元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送至数据分析单元就可分析出指纹特征。
但是为了使其可以做全面屏的屏下指纹识别,需要在采集指纹信息时,扫描整个背板上所有的光敏元件,并做数据分析,损耗时间,也占用一定功耗。在智能手机市场追求高响应速度和高续航的需求下,这两个缺点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绊脚石。目前暂未有一个好的办法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方法,用以解决全面屏的屏下指纹识别响应速度慢和功耗大的问题,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包括步骤:获取手指触摸的位置信息;点亮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区域,并扫描获取点亮的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手指触摸的位置信息”,还包括步骤:判断是否有手指触摸触控面板,若有手指触摸触控面板,通过触控面板内的触控芯片获取手指触摸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包括:触摸的区域坐标和范围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点亮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区域”,还包括步骤:显示芯片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只点亮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并扫描获取点亮的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还包括步骤:指纹扫描芯片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扫描信号单独扫描点亮的位置区域并获取该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单独扫描点亮的位置区域并获取该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还包括步骤:根据所述位置信息选择不同的时序设定驱动光敏元件,进而单独扫描点亮的位置区域并获取该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还提供了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面屏屏下指纹识别装置,包括:触控面板、显示板、指纹识别背板和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分别连接触控面板、显示板和指纹识别背板;所述指纹识别背板内设置有光敏元件阵列,所述指纹识别背板内的光敏元件阵列被纵向分割为多个部分;所述触控面板用于:获取手指触摸的位置信息,并发送所述位置信息至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发出指令控制显示板点亮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区域,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发出指令控制指纹识别背板扫描获取点亮的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所述显示板用于: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点亮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位置区域;所述指纹识别背板用于:获取所述位置信息,并根据接收到的扫描信号单独扫描点亮的位置区域并获取该位置区域对应的指纹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1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料颗粒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