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1982.7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9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唐林东;宋伟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百年五星饮食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柱 台面 环形烟道 烧烤炉 烧烤 防护罩 高温红外线 红外线加热 伺服 立式旋转 烧烤食物 旋转平台 放置架 防护罩顶部 带动旋转 上方位置 竖直设置 同心放置 圆形结构 控制器 抽气口 密封盖 支撑腿 油渍 滴落 均布 油烟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烧烤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包括支撑腿和台面,台面为圆形结构,台面上方中间位置设有伺服旋转平台,伺服旋转平台上方设有被其带动旋转的立式加热柱,立式加热柱上均布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红外线加热丝,台面下方设有与红外线加热丝配合的控制器,台面上方还设有与立式加热柱同心放置防护罩,防护罩与立式加热柱之间设有烧烤放置架,防护罩顶部设有环形烟道,环形烟道上方设有密封盖,环形烟道下方位于烧烤放置架上方位置设有抽气口,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将加热柱设计成立式结构,有效的避免了被烧烤食物上的油渍滴落到加热柱上,提高了被烧烤食物的安全性和降低了烧烤过程中油烟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烤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
背景技术
烧烤炉是一种烧烤设备,可以用来做羊肉串、烤肉等烧烤食品。烧烤炉可以分为3种:炭烧烤炉、气烤炉和电烤炉。其中气烤炉和电烤炉以无油烟、对产品无污染而备受欢迎。市面上常见的烧烤炉种类有苹果炉、长方炉、轻便炉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将加热柱设计成立式结构,有效的避免了被烧烤食物上的油渍滴落到加热柱上,提高了被烧烤食物的安全性和降低了烧烤过程中油烟的产生,同时在加热柱外部设置挡尘柱,将被烧烤食物和加热柱隔开,即不妨碍烧烤的效果,又大大的降低了后期清洁的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包括支撑腿和台面,所述台面为圆形结构,所述台面上方中间位置设有伺服旋转平台,所述伺服旋转平台上方设有被其带动旋转的立式加热柱,所述立式加热柱上均布有若干个竖直设置的红外线加热丝,所述台面下方设有与红外线加热丝配合的控制器,所述台面上方还设有与立式加热柱同心放置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与立式加热柱之间设有烧烤放置架,所述防护罩顶部设有环形烟道,所述环形烟道上方设有密封盖,所述环形烟道下方位于烧烤放置架上方位置设有抽气口,所述环形烟道外部设有外伸的抽气管。
进一步,所述台面上方还设有与立式加热柱同心放置的挡尘柱,所述挡尘柱位于烧烤放置架和立式加热柱之间。
进一步,所述挡尘柱为上方开放的透明玻璃柱。
进一步,所述透明玻璃柱有耐高温玻璃构成。
进一步,所述立式加热柱为六边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防护罩有二块固定弧形板和二块活动弧形板构成,所述二块固定弧形板均为四分之一弧且对称分布在台面上,所述二块活动弧形板八分之三弧且通过圆形滑轨设置在台面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将加热柱设计成立式结构,有效的避免了被烧烤食物上的油渍滴落到加热柱上,提高了被烧烤食物的安全性和降低了烧烤过程中油烟的产生,同时在加热柱外部设置挡尘柱,将被烧烤食物和加热柱隔开,即不妨碍烧烤的效果,又大大的降低了后期清洁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立式旋转高温红外线烧烤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百年五星饮食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百年五星饮食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19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