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噻吩磺酸酯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323580.0 申请日: 2019-04-22
公开(公告)号: CN109942540B 公开(公告)日: 2021-06-18
发明(设计)人: 薛伟;郭涛;夏榕娇;苏时军;贺军;陈梅;蒋仕春;汤旭;陈英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大学
主分类号: C07D333/34 分类号: C07D333/34;C07D409/12;A01N43/10;A01N43/40;A01P1/00
代理公司: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代理人: 刘艳
地址: 550025 贵州省贵***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噻吩 磺酸酯 戊二烯 酮类 衍生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含噻吩磺酸酯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其通式如下所示:其中,R为取代苯基或取代芳杂环基。本发明以1‑(4‑羟基苯基)‑5‑(取代芳香基)‑1,4‑戊二烯‑3‑酮与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噻吩磺酸酯发生反应,生成含噻吩磺酸酯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并在浓度为100μg/mL和50μg/mL时,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抑制植物细菌活性。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实验测试浓度下,绝大部分化合物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烟草青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拥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可用于制备抑制植物病菌药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噻吩磺酸酯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同时还涉及该含噻吩磺酸酯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该含噻吩磺酸酯的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在抑制植物细菌和病毒活性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天然产物及其仿生农药具有对环境友好,作用位点独特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在防治植物病害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姜黄素作为一种来源于姜黄中的多酚类化合物,被广泛用作香料、食品防腐剂、味精以及染料。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姜黄素衍生物,因其具有诸如杀虫、抑菌、抗病毒、抗癌、消炎和抗氧化等较为广谱的生物活性,已逐渐成为药剂创制领域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相关报道表明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拥有极其良好的抑菌活性,因此,以此类化合物为先导,对其结构进行改造,有可能获得具有优良抑菌的有机活性分子。2011年,吴琴将苯磺酸酯基团引入到1,4-戊二烯-3-酮中,并且测试了抗肿瘤活性,但没有对农药活性方面展开工作。

2018年Zhou等(生物有机和药物化学快报.2018,28,1742-1746.)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吡啶修饰的具有柔性烷基的1,4-戊二烯-3-酮衍生物,将吡啶阳离子的关键骨架与1,4-戊二烯-3-酮骨架结合在一个分子结构中。抗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部分靶向分子对6株植物病原性毒株,特别是对稻瘟黄单胞菌,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最小EC50值可达0.504mg/mL。这是一种可行的行动机制利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化合物进行了初步的鉴定。我们预期这一发现能促进高效率的工作抗生素化疗研究中的主要化合物发现。

2014年Ma等(食品化学.2014,62,8928-8934.)将4(3H)-喹唑啉酮结构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含喹唑啉酮的戊二烯酮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抗TMV的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药剂浓度为500μg/mL时,大部分所合成的化合物对TMV均有一定的活体抑制和治愈作用。其中有部分化合物在活体治疗方面的效果极好,其抑制率优于其对照药剂宁南霉素。

刘春丽等(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5,25:15-23.)合成了一系列2-咪唑基-1,4-戊二烯-3-酮类衍生物,发现该类化合物对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Baldwin等(欧洲药物化学杂志,2015,92:693-699.)设计合成了8个单羰基姜黄素衍生物,发现该类化合物对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2016年Gan等(生物管理科学,2016,72:534-543.)将1,3,4-噁二唑结构引入到1,5-二芳基-1,4-戊二烯-3-酮的骨架中,合成了一系列分子中含有1,3,4-噁二唑硫代乙氧基的1,4-戊二烯-3-酮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抗TMV活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药剂浓度为500μg/mL时,合成的化合物均有较好的抗TMV的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在抗TMV保护活性方面具有优良活性,其EC50值远优于其对照药剂病毒唑。

2017年,Wang等(化学快报,2017,71,1225-1233.)以姜黄素衍生物为先导化合物,将肟醚类结构引入到含吡啶环的1,4-戊二烯-3-酮中,得到一系列具有较好抗TMV活性的1,4-戊二烯-3-酮肟醚类化合物。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对TMV在治疗作用方面的EC50值优于对照药剂病毒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35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