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快速培育黑色丝羽乌鸡的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4075.8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9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荣;邓继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李秋琦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乌鸡 基因分子标记 快速培育 育种 纯合子基因 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筛选 筛选 再使用 出丝 黑羽 饲养 进程 开发 | ||
1.一种利用分子标记快速培育黑色丝羽乌鸡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育种方法是基于PDSS2基因分子标记和MC1R基因分子标记开发的,先使用PDSS2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出丝羽纯合子基因型的乌鸡个体进行纯繁,再使用MC1R基因分子标记筛选出黑羽纯合子基因型的乌鸡个体,即完成所述的快速培育黑色丝羽乌鸡的育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公乌鸡和母乌鸡以混精的方式进行杂交、收集种蛋、孵化,获得F1代幼雏;
(2)于F1代3-4周龄,采集血液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丝羽性状的分子标记PDSS2对F1后代进行基因分型,保留片羽杂合子和丝羽纯合子基因型的个体;
(3)当F1代在10周龄时,第一次淘汰羽毛色泽不好、毛色不均匀、倒冠、不起冠的个体;当F1代在18周龄时,第二次淘汰羽毛色泽不好、毛色不均匀、倒冠、不起冠的个体;
(4)将片羽杂合子个体横交,丝羽纯合子基因型个体进行纯繁,继续利用分子标记PDSS2对后代进行基因分型,保留丝羽纯合子基因型的个体;
(5)将步骤(4)筛选得到的个体纯繁扩群,获得F1代幼雏,于F1代3-4周龄,采集个体的血液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分子标记MC1R对群体进行基因分型,保留黑羽纯合子个体;
(6)步骤(5)的F1代在10周龄时,第一次淘汰羽毛色泽不好、毛色不均匀、倒冠、不起冠的个体,当F1代在18周龄时,第二次淘汰羽毛色泽不好、毛色不均匀、倒冠、不起冠的个体,即得到纯系黑色丝羽乌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子标记PDSS2的检测引物为:
上游5’-GCGCTCTGCGACTCTCAACG-3’,
下游5’-GGGCAGCCATCTTGCGCGTC-3’;
使用分子标记PDSS2的检测引物,以提取到的鸡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判读测序结果,在PDSS2基因+103位,基因型为CC的是片羽纯合子个体,基因型为CG的是片羽杂合子个体,基因型为GG的是丝羽纯合子个体,在步骤(2)进行分子标记选种的时候,保留基因型为CG和GG的个体。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子标记MC1R的检测引物为:
上游5’-ATGTCGATGCTGGCCCCCCT-3’,
下游5’-CTACCAGGAGCACAGCACCAC-3’;
使用上述分子标记引物,以提取到的鸡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判读测序结果,在MC1R基因+69位,+212位和+274位,基因型为TT、CC和AA的是黑羽纯合子个体;基因型为CC、TT和GG的是黄羽纯合子个体;基因型为TC、CT和AG的是麻羽个体,在步骤(5)进行分子标记选种的时候,只保留+69位,+212位和+274的基因型分别为TT、CC和AA的个体。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乌鸡为东兰三乌鸡。
6.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先提取乌鸡个体的基因组DNA,使用分子标记MC1R对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选用麻羽个体和黑羽纯合子个体进行混精杂交。
7.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先提取乌鸡个体的基因组DNA,使用分子标记MC1R对群体进行基因分型,选用黑羽纯合子公鸡与麻羽母鸡、黑羽纯合子母鸡混精杂交。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和步骤(4)对幼雏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基因分型的时间为4周龄。
9.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种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它用于鸡的育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4075.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