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4132.2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7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祥;陈丽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喆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C23/04;A01C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施浩 |
地址: | 20216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理 隔离 半自动 高密度 种植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隔离法半自动高密度种植设备系统,实现高密度、立体式、半自动、物理隔离法种植,解决了连作障碍、阻断了土传病害进行大面积蔓延的通路,有效地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种植设施系统、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和循环管路系统,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通过循环管路系统和种植设施系统建立管路连接,种植设施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种植槽,每一组种植槽中包括多个种植支槽,多个种植支槽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封闭系统,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内装有水肥营养物,循环管路系统用于种植所需的水肥营养物的循环及调控。本发明特别适合草莓、甜瓜等多种作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植设备,具体涉及采用物理隔离的进行高密度种植并与半自动供给循环相结合的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种植主要是直接在土地上种植,种植物间可以通过土传病害,而且会出现连作障碍。传统种植法土壤营养通常需要通过多次施肥完成。
因此,在病害及种植效率方面,传统种植方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实现高密度、立体式、半自动、物理隔离法种植,使得种植物与土地隔离,解决了连作障碍,阻断了土传病害进行大面积蔓延的通路,而且本发明在种植基质中填充缓释肥料,满足植株生长的需要,减少传统种植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此外,本发明的种植系统通过品字型立体种植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高密度种植。本发明种植系统在人工测定种植环境指标后,可以触发半自动灌溉系统,通过种植单元内置管道管理完成高效精准灌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包括种植设施系统、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和循环管路系统,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通过循环管路系统和种植设施系统建立管路连接,种植设施系统包括至少一组种植槽,每一组种植槽中包括多个种植支槽,多个种植支槽之间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封闭系统,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内装有水肥营养物,循环管路系统用于种植所需的水肥营养物的循环及调控。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的一实施例,由三个种植支槽呈品字形的组合成单组种植槽。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的一实施例,单个种植支槽是立方体结构,立方体结构的种植支槽的上面完全不封闭,左右两面封闭,前面、后面半封闭,种植支槽的前、后面的底部铺有管道,通过输入输出的端口处的管道开关衔接器与循环管路系统连接,形成水肥营养物进出循环回路。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的一实施例,立方体结构的长度:宽度:高度的比例为2.36:1.66:1.0,长度最小为66cm,宽度为46~86cm,高度为28~35cm。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的一实施例,种植支槽的材料包括塑料、不锈钢和高分子材料。
根据本发明的物理隔离的半自动高密度种植系统的一实施例,水肥营养物供给装置包括水肥储箱和水肥调配池,水肥储箱和水肥调配池通过水肥注入管连接,水肥调配池用于水肥营养物的调配,水肥储箱用于储蓄水肥营养物,水肥储箱的顶端装置有水肥注入管道开关口以接入水肥注入管,水肥储箱的底部由泄放水管、水肥输送管与循环管路系统的管道连接相通,水肥储箱由受控于水肥储箱内水位开关及外部控制信号的潜水泵控制器控制潜水泵将水肥调配池中的可灌溉的水肥营养物注入水肥储箱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喆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喆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41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