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操作挖掘机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4901.9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5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许锡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麦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16 | 分类号: | E02F9/16 |
代理公司: | 杭州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97 | 代理人: | 夏一鸣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操作 挖掘机 设备 | ||
1.一种辅助操作挖掘机的设备,包括减振顶板,以及位于所述减振顶板下方的减振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顶板顶部设置有座椅连接块,所述座椅连接块底部端壁固定设置有补偿摩擦盘,所述补偿摩擦盘滑动设置于所述减振顶板顶部端壁上,所述减振顶板与所述减振基座之间设置有主动减振系统,所述主动减振系统包括均匀设置于所述减振顶板与所述减振基座之间的四组主动减振机构,四组所述主动减振机构成X型对应分布,所述主动减振机构包括上减振杆以及下减振套杆,所述上减振杆上下延伸的设置于所述减振顶板与所述减振基座之间,所述上减振杆顶部末端与所述减振顶板底部端壁铰接,所述下减振套杆底部末端与所述减振基座顶部端壁铰接,所述下减振套杆内设置有伸缩槽,所述上减振杆滑动设置于所述伸缩槽内,且伸缩槽底部端壁与所述上减振杆底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减振弹簧,其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主驱动轴,所述减振基座内侧端壁内设置有主动力腔,所述主驱动轴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动力腔内,所述主驱动轴上侧末端延伸至所述减振基座顶部端壁外部,所述主动力腔内的所述主驱动轴底部末端与固定设置于所述主动力腔底部端壁内的所述驱动电机动力连接,所述主动减振机构与所述驱动机构之间设置传动机构驱动四组所述上减振杆不同程度的上下滑动,主动减少振动程度;所述上减振杆右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减振齿条,所述伸缩槽右侧端壁内设置有减振腔,所述减振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减振动力轴,所述减振动力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减振齿轮,所述减振齿轮与所述减振齿条啮合,所述减振动力轴前侧端壁内设置有减振从动锥齿轮,所述减振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减振上传递轴,所述减振上传递轴右侧末端延伸至所述下减振套杆右侧端壁外部,所述减振腔内的所述减振上传递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减振上传递锥齿轮,所述减振上传递锥齿轮与所述减振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主动力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动力延伸槽,所述动力延伸槽与所述主动力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动力延伸花键轴,所述主动力腔内的所述动力延伸花键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减振输入锥齿轮,所述主动力腔内的所述主驱动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减振输出锥齿轮,所述减振输出锥齿轮与所述减振输入锥齿轮啮合,所述动力延伸槽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减振动力延伸块,所述减振动力延伸块内侧端壁内设置有减振动力延伸腔,所述减振动力延伸腔内转动设置有动力延伸套轴,所述动力延伸套轴与所述动力延伸槽内的所述动力延伸花键轴外侧端壁通过花键配合,所述减振动力延伸腔内的所述动力延伸套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减振主动锥齿轮,所述减振动力延伸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减振下传递轴,所述减振下传递轴顶部末端延伸至所述减振动力延伸块顶部端壁外部,所述减振动力延伸腔内的所述减振下传递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减振下传递锥齿轮,所述减振下传递锥齿轮与所述减振主动锥齿轮啮合,所述减振顶板与所述减振基座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动力延伸轴以及上下延伸的动力延伸套轴,所述动力延伸套轴内设置有延伸滑动槽,所述动力延伸轴滑动设置于所述延伸滑动槽内,所述动力延伸轴顶部末端延伸出所述延伸滑动槽顶部,且所述动力延伸轴顶部末端与所述减振上传递轴右侧末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所述动力延伸套轴底部末端与所述减振下传递轴顶部末端通过万向节铰接,有利于主动改变减振顶板与所述减振基座对应点位之间的距离,避免振动对挖掘机座椅水平高度造成较大位置变化;所述减振顶板内侧端壁内设置有纵向补偿腔,所述纵向补偿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纵向补偿动力轴,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纵向补偿摩擦轮,所述纵向补偿摩擦轮与所述补偿摩擦盘配合,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纵向从动锥齿轮,所述纵向从动锥齿轮位于所述纵向补偿摩擦轮左侧,所述纵向补偿腔底部端壁内设置有纵向补偿动力腔,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与所述纵向补偿腔之间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纵向补偿传递轴,所述纵向补偿腔内的所述纵向补偿传递轴顶部固定设置有纵向上传递锥齿轮,所述纵向上传递锥齿轮与所述纵向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内的所述纵向补偿传递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纵向下传递锥齿轮,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纵向滑动套轴,所述纵向滑动套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正向补偿锥齿轮,所述纵向滑动套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反向补偿锥齿轮,所述反向补偿锥齿轮位于所述正向补偿锥齿轮右侧,所述纵向下传递锥齿轮与所述正向补偿锥齿轮以及所述反向补偿锥齿轮脱离配合,有利于避免因振动发生时导致所述减振顶板前后高度产生发生变化造成所述座椅连接块出现前后倾斜现象;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纵向补偿切换腔,所述纵向补偿切换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切换永磁铁滑块,所述纵向补偿切换腔与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之间滑动的设置有纵向切换旋转块,所述纵向切换永磁铁滑块右侧端壁与所述纵向切换旋转块左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切换旋转块转动设置于所述纵向滑动套轴外侧端壁上,所述纵向切换永磁铁滑块左侧端壁与所述纵向补偿切换腔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纵向切换复位弹簧,所述纵向补偿切换腔左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纵向切换电磁铁,有利于切换振动纵向补偿机构的补偿方向;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横向补偿动力腔,所述纵向补偿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横向补偿腔,所述横向补偿腔位于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左侧,所述横向补偿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横向补偿动力轴,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横向补偿摩擦轮,所述横向补偿摩擦轮与所述补偿摩擦盘配合,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横向从动锥齿轮,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与所述横向补偿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横向补偿输入轴,所述横向补偿腔内的所述横向补偿输入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横向主动锥齿轮,所述横向主动锥齿轮与所述横向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内的所述横向补偿输入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正向从动齿轮,所述横向补偿输入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反向从动齿轮,所述反向从动齿轮位于所述正向从动齿轮右侧,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与所述纵向补偿动力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补偿输入轴,所述纵向滑动套轴左右滑动设置于所述补偿输入轴外侧端壁上,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内的所述补偿输入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正向主动齿轮,所述正向主动齿轮与所述正向从动齿轮脱离配合,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内的所述补偿输入轴右侧固定设置有反向主动齿轮,所述反向主动齿轮位于所述正向主动齿轮右侧,所述反向主动齿轮与所述反向从动齿轮脱离配合,有利于避免因振动发生时导致所述减振顶板左右高度产生发生变化造成所述座椅连接块出现左右倾斜现象;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横向补偿切换腔,所述横向补偿切换腔内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横向切换永磁铁滑块,所述横向补偿切换腔右侧端壁与所述横向切换永磁铁滑块右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横向补偿复位弹簧,所述横向补偿切换腔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横向切换电磁铁,所述横向补偿切换腔与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之间左右滑动的设置有横向切换滑块,所述横向切换滑块右侧端壁与所述横向切换永磁铁滑块左侧端壁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切换滑块左侧末端转动设置有正向传递齿轮,所述正向传递齿轮与所述正向主动齿轮以及所述正向从动齿轮脱离配合,所述横向切换滑块外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反向下传递齿轮,所述横向切换滑块外侧端壁上转动设置有反向上传递齿轮,所述反向上传递齿轮与所述反向下传递齿轮啮合,所述反向下传递齿轮与所述反向主动齿轮脱离配合,所述反向上传递齿轮与所述正向主动齿轮脱离配合,有利于切换振动横向补偿机构的补偿方向;所述横向补偿动力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补偿动力输入腔,所述补偿动力输入腔内的所述补偿输入轴外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补偿输入锥齿轮,所述补偿动力输入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补偿输出轴,所述补偿输出轴底部末端延伸至所述减振顶板底部端壁外部,所述补偿动力输入腔内的所述补偿输出轴顶部末端设置有补偿输出锥齿轮,所述补偿输出锥齿轮与所述补偿输入锥齿轮啮合,所述主驱动轴内设置有补偿输出滑动槽,所述补偿输出轴延伸至所述补偿输出滑动槽内,所述补偿输出轴与所述主驱动轴通过花键配合,所述补偿输出轴底部端壁与所述补偿输出滑动槽底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补偿复紧弹簧,有利于将动力传递至振动补偿机构内;所述主动力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测量腔,所述测量腔内固定设置有测量外环,所述测量外环内转动设置有测量内环,所述测量腔内转动设置有水平十字芯,所述水平十字芯转动方向与所述测量内环转动方向垂直,所述水平十字芯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底部配重,所述水平十字芯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顶部激光仪,所述顶部激光仪上均匀固定设置有四组激光点,所述测量腔顶部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用于接收激光束的光距传感器,有利于判定振动方向以及振动幅度,有利于控制所述主动减振机构以及补偿机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麦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麦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490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