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持侧向和轴向垂直的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5226.1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6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肖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G01N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作动器 刚性盖板 可动底座 反力框架 加载装置 结构构件 结构试验 力传感器 轴向垂直 右立柱 左立柱 横梁 滑轨 铰接 轴向 水平力作用 动力反应 横梁两端 模拟地震 一端连接 轴向加载 模拟轴 轴向力 试验 施加 修正 测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侧向和轴向垂直的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可动底座、侧向作动器、力传感器、轴向作动器、刚性盖板、滑轨、反力框架;反力框架由横梁与固定在横梁两端的左立柱、右立柱组成;可动底座置于滑轨上;侧向作动器一端固定在右立柱上,另一端连接可动底座;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刚性盖板和左立柱铰接,轴向作动器的两端分别与刚性盖板和横梁铰接。本发明无需针对摩擦力以及轴向加载的二次效应进行修正,能直接测得施加给结构构件的实际侧向和轴向力,提高测试精度,从而更为真实的模拟轴向重力及水平力作用,特别是准确地模拟地震对结构构件的作用及其动力反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拟地震在结构和结构构件上的作用的试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保持侧向和轴向垂直的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结构及结构构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是土木工程重要的研究领域,常常需要借助加载设备进行地震作用的模拟。
结构及构件的地震模拟加载,需要模拟侧地震动引起的侧向力和由重力引起的轴向力。轴向力的施加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实现:(1)用千斤顶张拉固定于结构构件两端的高强螺栓或拉杆向结构构件模型施加轴向力;(2)设置加载框架,将千斤顶置于结构构件端部与加载框架之间来施加轴向力,千斤顶的一端与结构构件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加载框架铰接,在侧向力作用下结构构件端部移动时,千斤顶随之摆动;(3)类似前述方法(2),但在结构构件端部与千斤顶之间或千斤顶端部与加载框架之间设置滑动轴承机构,在侧向力作用下结构构件端部移动时,千斤顶保持方向不变。
这些既有方法的缺陷为:第一种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在加载时,轴向加载的千斤顶或拉杆随侧向加载而改变方向,因而产生侧向加载分量,该分量随侧向加载位移的变化而变化,量测构件所承受的侧向力时须对其进行修正;在第三种方法中,构件所承受的实际侧向力也须从施加的侧向力中扣除摩擦力才能获得,而且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加载装置千斤顶受到侧向力作用产生弯曲,有可能损坏千斤顶。总之,在这些加载方法中,施加给构件的实际侧向力都不能被直接测得,必须通过修正施加的侧向力间接获得,由此增加了试验分析的难度,降低了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并随着试验构件尺寸的增大而愈加严重。目前为止,只有专利申请文件CN102426133A和专利授权文件CN206504844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专利申请文件CN102426133A针对双向加载提出了解决方案,而专利授权文件CN206504844U对三向地震力模拟提出了解决方案。这些发明尽管解决了轴向和侧向独立加载和量测的问题,但需要将较多的作动器连同加载架同时移动,因此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保持侧向和轴向垂直的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及试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保持侧向和轴向垂直的结构试验加载装置,包括可动底座、侧向作动器、力传感器、轴向作动器、刚性盖板、滑轨、反力框架;所述反力框架由横梁与固定在横梁两端的左立柱、右立柱组成;所述可动底座置于滑轨上;侧向作动器一端固定在右立柱上,另一端连接可动底座;所述力传感器的两端分别与刚性盖板和左立柱铰接,所述轴向作动器的两端分别与刚性盖板和横梁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侧向作动器和轴向作动器均为电动控制液压伺服式作动器。
一种应用所述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试验用的结构试件的一端固定在可动底座上,再将另一端固接或铰接在刚性盖板上;
(2)侧向作动器进行侧向加载,安装在结构试件一端的刚性盖板被铰接的力传感器限位,所以在传感器中产生反力并被量测和记录,该反力为作用于结构试件的真实侧向力;侧向作动器的位移为结构试件左右两端的相对位移,并由侧向作动器内置或外置位移传感器量测和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2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