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储热功能的集中供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5686.4 | 申请日: | 2019-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6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余建星;韩梦雪;杜文博;陈新阳;张春斌;余杨;段晶辉;于佳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河北名郡恒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02 | 分类号: | F24D3/02;F24D3/1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程毓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侧 换热器 水回路 蓄热 串联 电锅炉 储热 集中供暖系统 循环泵 放热 供热系统 换热器串联 流量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用户换热器 蓄热循环 用户循环 低谷电 风电 可用 制热 输出 | ||
1.一种具有储热功能的集中供暖系统,包括电锅炉、蓄热模块、换热器及其若干温度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定义电锅炉所在的水回路为一次侧,蓄热模块所在的水回路为二次侧,供热系统输出用户侧的水回路为三次侧,其特征在于:
一次侧水回路包括相互串联的电锅炉(B1)、一二次侧换热器(E12);二次侧包括相互串联的一二次侧换热器(E12)、蓄热循环泵(P1)、放热循环泵(P2)、二三次侧换热器(E231、E232)串联;蓄热模块并联在放热循环泵(P2)和二三次侧换热器(E231、E232)的两端;
三次侧水回路由包括相互串联的二三次侧换热器(E231、E232)、用户循环泵(P3、P4)、用户换热器(OUT1、OUT2)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二次侧,蓄热循环泵(P1)、放热循环泵(P2)、蓄热槽(S)、二三次侧换热器入口各安装一个模拟量调节阀,在二次侧各个支路安装流量传感器,在各个换热器的出入口、蓄热模块出入口各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一次侧的电锅炉使用电极锅炉或使用电热管锅炉,集中供暖系统功率小于12MW时使用电热管锅炉,大于等于12MW时,使用电极锅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热模块使用蓄热水罐蓄热、或使用蓄热水槽蓄热,或使用低温相变材料蓄热槽蓄热,或使用以上三者的任意组合。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供暖系统采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三次侧的输出功率、蓄热模块的蓄、放热功率,通过换热器给回水温差和换热器流量计算,控制方法如下:系统在谷电期间运行为蓄热模式,一边供热一边蓄热;系统在峰电期间运行为放热模式,一边放热一边补热供热系统谷电期间运行时,蓄热模块蓄热与用户侧供暖同步进行;供热系统峰电期间运行时,通过蓄热模块放热;通过控制电锅炉同蓄热模块同时放热,提高用户侧的供暖功率和供暖效果;通过关闭放热循环泵、打开蓄热循环泵实现将系统切换至蓄热模式,打开蓄热循环泵流量阀,通过控制锅炉功率控制蓄热模块入口水温,调节蓄热模块的蓄热功率;通过调节放热循环泵流量阀的开度,调节系统输出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蓄热模式下,当蓄热功率+输出功率<系统功率上限时,打开蓄热循环泵,关闭放热循环泵;打开蓄热循环泵阀,打开蓄热模块阀;通过控制锅炉功率,使得一次换热器输出温度为100度以上;调节放热循环泵阀的开度,控制三次侧的流量,使得三次侧输出功率为指定值;当蓄热功率+输出功率>系统功率上限时,适当关闭蓄热模块阀的开度,保证三次侧功率为指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放热模式下,当输出功率<蓄热模块放热功率时,打开放热循环泵,关闭蓄热循环泵;调节蓄热模块阀的开度,使得三次侧输出功率为指定值;当输出功率>蓄热模块放热功率时,半开蓄热循环泵阀,全开蓄热模块阀,同时打开电锅炉输出功率,此时,输出功率=蓄热模块放热功率+锅炉输出功率。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锅炉输出功率达到最高时,系统输出功率大于锅炉输出功率,确保系统在放热模式时,在保证全天放热能量最大的前提下,自由控制系统输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河北名郡恒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大学;河北名郡恒信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56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单管无回水长距离输热的余热集中供暖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