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6448.5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07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戚志林;严文德;黄小亮;田杰;袁迎中;李继强;肖前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49/00;F16J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稠油热采 内置 筒体 密封 方形内胆 密封形式 密封组件 上下两端 内垫圈 外垫圈 釜盖 内胆 高温高压环境 高温高压密封 薄壁结构 低温低压 试验装置 压力传递 围压 | ||
本发明属于稠油热采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稠油热采实验中的方形内胆模型的高温高压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所述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装置设置有筒体;筒体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釜盖,筒体上下两端与釜盖之间均夹设有密封组件;密封组件包括内垫圈和外垫圈,以及夹设在内垫圈和外垫圈之间的O型圈。本发明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内置模型,尤其是在围压环境下的内置模型的密封形式均可以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无论在低温低压还是高温高压环境下均能满足密封需要,适用于新型方形内胆模型,尤其适合薄壁结构的内置模型的密封形式,提升了内置模型的压力传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稠油热采试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目前的油藏物理模型,主要靠密封压紧垫片或者石墨垫片等通过完全的螺栓压紧实现密封;传统的稠油热采实验中,方形内胆模型作为主要实验内容的发生场合,往往被设计得非常厚重,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方形内胆模型放置在高压舱内,当高压舱加压后将会对方形内胆模型形成较高的压力,模型足够厚可以保持密封面不变形,如果模型的壁厚不够,容易发生结构破坏等现象。
在新型的稠油热采实验装置中,方形内胆被创造性地设置成比较轻薄的形式,在新型实验装置中,可以从高压舱外对方形模型内部进行增压,这样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内胆模型内外压力的相互抵消,并且模型壁受到的等效压力不会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内部的油藏模型刚好承受外部压力,将上覆岩层压力很好的模拟出来。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型密封靠螺栓的预紧力作用实现密封垫片的密封,壁厚的减小会产生模型内外压差,模型的边界变形会导致密封面不平整,初始密封失效,导致密失败,模型内外合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合力矩作用于模型的密封端面,使得内胆模型的密封不够严密。
在传统稠油热采实验装置中,模型壁厚较厚,很难模拟出高压舱的围压效果,并且模型采用密封垫片式密封,模型稍有变形,即刻密封失效。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
本发明提出的采用O型圈复合密封垫片的密封结构和较薄的模型侧壁,可以更真实的模拟地层压力,同时在小的变形条件下O型圈密封,后期通过密封垫片密封,密封结构更可靠。本发明的复合式O型圈结合密封垫片结构,要求模型的密封面加工的光洁度和平整度较高,一旦密封,即可实现自密封。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通过高压舱的围压作用,在密封条件下,内胆模型密封面越压越紧,密封可靠,并且能模拟出实际地层的上覆岩层压力,可以将油层物理模型的弹性能模拟出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装置及密封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装置设置有:
筒体;
筒体上下两端均设置有釜盖,筒体上下两端法兰与釜盖之间均设有密封组件;
密封组件布置在筒体的上下密封槽内,内侧是密封垫片,外侧符合O型圈,密封件和筒体法兰通过自身的沟槽定位,筒体上下两端通过螺纹孔和通孔中的螺栓连接。
密封组件包括内垫圈和外垫圈,以及夹设在内垫圈和外垫圈之间的O型圈。
进一步,筒体上端焊接有上法兰,上釜盖通过第一紧定螺栓与上法兰连接,筒体下端焊接有下法兰,下釜盖通过第二紧定螺栓与下法兰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方法,所述用于稠油热采中方形内胆模型的密封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64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