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验室定时自动采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6486.0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8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卢芳;张皓清;刘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管 取样 第一电磁阀 流量传感器 采水装置 定时自动 抽气泵 抽气口 出水端 电磁阀 进水端 水槽 电磁阀开关 控制器电 取样环节 控制器 出样口 电连接 出水 内壁 省时 水样 耗时 抽出 采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实验室定时自动采水装置,用于在取样水槽中取样,包括取样管、安装于取样管内壁的流量传感器,以及与流量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取样管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出水端的高度低于进水端,取样管在出水端设有安装第一电磁阀的出样口,以及安装第二电磁阀的抽气口,取样管在抽气口处还安装有在第二电磁阀打开时可将空气抽出取样管的抽气泵,第一电磁阀开关、第二电磁阀开关和抽气泵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使做实验取样环节方便和省时,解决了采集水样过程中耗时耗力、无法按时取样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验室采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定时自动采水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实验室在采集大量水样时,通常使用硅胶软管,采用虹吸方法,将硅胶管放到水槽固定深度,抽取水槽中的水样到取样瓶中,采样结束,用止水夹夹住硅胶管,方便下次继续取水。这种人工取水方式,存在耗费体力、效率低、取样时间不准等问题。而使用抽水泵来抽取水槽中水样,存在对样品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造成测试样品不准。
本装置的特性主要是针对实验室人员在做实验取水样过程中,对采集水样过程中耗时耗力、无法按时取样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做实验取水环节方便、省时、准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室定时自动采水装置,采用定时全自动自动取水装置代替人工采集水样,使做实验取样环节方便和省时,解决了采集水样过程中耗时耗力、无法按时取样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实验室定时自动采水装置,用于在取样水槽中取样,包括取样管、安装于取样管内壁的流量传感器,以及与流量传感器电连接的控制器;取样管设有进水端和出水端,出水端的高度低于进水端,取样管在出水端设有安装第一电磁阀的出样口,以及安装第二电磁阀的抽气口,取样管在抽气口处还安装有在第二电磁阀打开时将空气抽出取样管的抽气泵,第一电磁阀开关、第二电磁阀开关和抽气泵开关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取样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高度差,可以对取样水槽内的水进行取样,抽气泵与控制器连接,可以在取样前抽出取样管内的空气,当流量传感器第一次检测到液体流过时,控制器控制抽气口处的第二电磁阀关闭,使得水可以充满取样管并流入取样口下方的取样瓶内,通过控制器设置取样时间和取样体积,当达到设置取样体积后,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完成取样。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样管上连接有可伸缩的取样支架,取样支架固定有伸入取样水槽液面下的取样接口,取样接口在液面不同深度处开设取样口并通过取样口与取样管的进水端活动连接。
取样支架可通过伸缩架设在取样水槽上方,通过取样接口伸入取样水槽的液面下,取样接口在不同的深度处设有取样口,通过取样口与取样管的进水端连接,可以实现取样水槽不同深处的水样进行采集。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样管在出水端还设有安装第三电磁阀的废液口,废液口通过废液管连接废液储存桶,第三电磁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在取样过程中剩余的水样从废液口沿废液管回收至废液储存桶内,在取样时,废液口处的第三电磁阀保持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的取样管在出水端下方设置有可将取样瓶输送至其正下方的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由控制器控制且第一传送带上沿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有取样瓶保存箱和将取样瓶锁盖的限位锁盖装置,取样瓶保存箱和限位锁盖装置分别位于出水端的两侧。
控制器控制第一传送带进行转动,可实现对取样瓶的自动运输,保持第一传送带的运输速度,通过控制第一传送带的转动时间,可以保证将每个取样瓶输送至出样口的正下方;取样后的取样瓶在第一传送带的带动下运输至限位锁盖装置,在限位锁盖装置作用下,完成自动锁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限位锁盖装置与取样瓶保存箱关于出水端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6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