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及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27525.9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83;H01M4/62;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宁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复合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将天然石墨、高软化点沥青、植物系高分子材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原料;
S2:将所述混合原料置于带有搅拌装置的第一加热炉中,于惰性气氛、100℃-900℃温度下对所述混合原料进行第一次碳化处理,得到粉末A;
S3:将所述粉末A置于第二加热炉中,于惰性气氛、900℃~1400℃温度下对所述粉末A进行第二次碳化处理,得到粉末B;
S4:将所述粉末B置于第三加热炉中,于惰性气氛、2800℃~3000℃温度下对所述粉末B进行石墨化处理,得到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
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复合结构以及硬碳;
所述硬碳填充于相邻所述石墨复合结构的间隙;
所述石墨复合结构包括骨架、包覆层以及粘结层;
所述包覆层包覆于所述骨架的外部;
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骨架与所述包覆层之间;
其中所述骨架为天然石墨;
所述包覆层以及所述粘结层均为软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石墨、所述高软化点沥青、所述植物系高分子材料的质量比范围为100:(10~30):(20~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石墨为鳞片状;所述鳞片状天然石墨的粒径范围为1~15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软化点沥青包括煤沥青、石油沥青、中间相沥青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高软化点沥青的粒径范围为1~30μm;所述植物系高分子材料包括蔗糖、纤维素、淀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植物系高分子材料的粒径范围为1~3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惰性气氛、100℃~900℃温度下对所述混合原料进行第一次碳化处理包括:于惰性气氛下,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00℃~900℃对所述混合原料进行第一次碳化处理10~20h。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惰性气氛、900℃~1400℃温度下对所述粉末A进行第二次碳化处理包括:于惰性气氛下,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900℃~1400℃对所述粉末A进行第二次碳化处理10~20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惰性气氛、2800℃~3000℃温度下对所述粉末B进行石墨化处理包括:于惰性气氛下,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800℃~3000℃对所述粉末B进行石墨化处理10~20h。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气氛包括氮气气氛、氩气气氛、氦气气氛中的至少一种。
9.一种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复合负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752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