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专用富锌营养液及其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28528.4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1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品儒;翟晚娜;金志敏;陈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A01C21/00;A01G22/22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陈俊波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液 水稻 富锌大米 多糖硫酸酯 蛋氨酸 丝氨酸 甜菜碱 大米 锌盐 光合作用 吸收率 农作物种植 质量百分比 人体吸收 水稻叶面 新陈代谢 有机合成 有效促进 原料配制 植株生长 微量元素 生物锌 锌元素 锌源 早熟 配方 体内 高产 生产 吸收 培育 | ||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涉及一种水稻专用富锌营养液及其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所述富锌营养液的锌源为多糖硫酸酯的锌盐,所述富锌营养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10%‑45%多糖硫酸酯的锌盐、1.5%‑3.0%蛋氨酸、1.5%‑3.0%丝氨酸、5%‑8%甜菜碱,余量为水,原料总和为100%。本发明锌元素通过水稻叶面吸收,有效促进水稻光合作用,提高富锌营养液的吸收率,使植株生长繁茂,营养和微量元素直接进入水稻体内,参与水稻新陈代谢与有机合成,配方中的蛋氨酸、丝氨酸、甜菜碱等营养成分能促进水稻高产早熟,提高产量;本发明的方法培育的大米是一种天然富锌大米,这种生物锌的人体吸收利用率高,本发明能明显提高大米中的锌含量,是普通大米锌含量的3‑5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领域,涉及一种水稻专用富锌营养液及用于富锌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生产的方法。
背景技术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锌元素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免疫力,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和视觉等生理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解决锌营养不良的策略主要有药剂补充和食物补充。药剂补充对迅速提高缺锌人体锌含量效果显著,但是药三分毒,盲目服用补锌药物不仅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甚至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影响个人身体健康。食物补充是改善营养不良的最理想途径,多食用富锌食物能有效改善缺锌症状,特别是如果能提高主食水稻的含锌量,就可以到达长期稳定的提供锌元素,是对食物补充策略的优化。通过育种和栽培途径,提高作物食用部分的锌含量,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普通大米的含锌量为10-15mg/kg。
目前含锌肥料主要有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但考虑到固体肥料效果差,易流失,且会对土壤产生不可逆的改变,所以本发明为制备一种含锌营养液,不仅对作物有补锌作用,而且促进作物增产、抵御作物病菌的侵害、固氮、促进早熟的功效。
目前使用的补锌剂的锌源主要有无机锌(硫酸锌、氧化锌等)和配位锌(EDTA锌络合剂),但它们缺点明显,无机锌源难吸收,易流失;配位锌难降解,残留率高,对植物有毒害作用。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10037199.5,名称为水稻用富锌营养剂及其制备和用于生产富锌大米的方法,以可溶性锌盐或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为锌源,其锌源难吸收、易流失,而且制造成肥料颗粒作为富锌营养剂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且利用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锌源难吸收、易流失等不足,而提供一种以小分子量的多糖硫酸酯的锌盐作为锌源,制备成水稻专用富锌营养液,并将其用于生产富锌大米,能显著增加大米中的锌含量,还能促进水稻早熟,提高产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稻专用的富锌营养液,所述富锌营养液的锌源为多糖硫酸酯的锌盐,所述富锌营养液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配制而成:
10%-45%多糖硫酸酯的锌盐、1.5%-3.0%蛋氨酸、1.5%-3.0%丝氨酸、5%-8%甜菜碱,余量为水,原料总和为100%。
作为优选,所述锌源为小分子量的多糖硫酸酯的锌盐,其分子量为400~2500。
作为优选,所述锌源的多糖硫酸化的取代度为0.5~3。
作为优选,所述锌源为小分子量的褐藻多糖硫酸锌、小分子量的莼菜多糖硫酸锌、小分子量的硫酸软骨素锌盐、小分子量的肝素锌盐和小分子量的淀粉多糖硫酸锌中的至少一种。
一种水稻专用的富锌营养液用于生产大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富锌营养液的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285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