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公自转球形抛光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0939.7 | 申请日: | 2019-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1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韩雪松;向晴;吕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1/04 | 分类号: | B24B11/04;B24B4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转 球形 抛光 工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自转球形抛光工具,包括动力部分、锥齿轮传动部分、内啮合齿轮传动部分、行星齿轮传动部分和磨头部分。所述锥齿轮传动部分中,固定圆锥齿轮的轴线与磨头的公转轴线重合,圆柱圆锥双联齿轮中的运动锥齿轮的轴线平行且高于磨头的自转轴线;所述内啮合齿轮传动部分中,圆柱双联齿轮中左侧外齿轮的轴线与磨头的自转轴线重合。球形抛光工具可产生公转和自转两个运动,并通过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消除了运动锥齿轮位置的限制,使其可加工外形曲率大的工件;通过采用内啮合齿轮传动和行星齿轮传动,解决了一般公自转抛光结构由于尺寸限制而公自转转速比不能过大的问题,进而提高了自转与公转的转速比,使其具有更高的抛光去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材料抛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抛光大曲率工件以及具有高自转公转转速比的球形抛光工具。
背景技术
经国内外研究表明,使用球形磨头对工件进行抛光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加工过程中,球形磨头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包含公转和自转这两个运动形式,其中自转运动影响抛光效率,公转运动影响工件表面抛光后的纹路。
当前主流的球形磨头抛光工具是通过将球形磨头的轴线与工件表面的法线的夹角保持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保持垂直的角度,让球形磨头绕轴线仅做自转运动,再加上加工时工件随固定工件的装置绕其表面的法线做转动,由此来代替球形磨头与工件之间的公自转的运动。
目前一般的公自转抛光工具是通过一个锥齿轮传动实现的,即通过电机带动小锥齿轮的公转运动,同时由于与大锥齿盘的啮合而产生自转运动。这种公自转抛光工具由于原理方法的限制,其整体外形尺寸的曲率较小,导致其不能加工大曲率的工件;同样由于其结构尺寸的限制,一般的公自转抛光工具的自转与公转的转速比不能太大,这会对抛光加工的效率造成影响。
因此需要一种外形尺寸的曲率较大且具有高转速比的末端抛光工具。大曲率的外形尺寸可保证末端抛光工具能够加工大曲率的工件,自转与公转的高转速比提高了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外形尺寸曲率较大且具有高转速比的球形抛光工具,从而可以加工大曲率的工件,同时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公自转球形抛光工具,包括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的伺服电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固定在电机支架上的减速器的输出轴的上端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器的输出轴下端通过键套装连接有公转连接件,所述的公转连接件的上部外壁上具有缩颈轴肩并且在下部外壁上向外突出设置有第一环形定位凸台,在所述的缩颈轴肩处的公转连接件上螺纹连接有圆螺母及挡圈;
所述的公转连接件缩颈轴肩以及第一环形定位凸台之间的部分安装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中,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安装在固定圆锥齿轮的中间孔内,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固定圆锥齿轮的中间孔内壁上,并且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底部支撑在固定圆锥齿轮中间孔内的第二环形定位凸台上,所述的固定圆锥齿轮的顶部与减速器的底部通过法兰和螺栓连接,在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外圈顶壁和减速器的底部法兰之间的固定圆锥齿轮的中间孔内安装有一个定位轴套,所述的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通过圆螺母及挡圈、第二环形定位凸台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09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胶球体合模线打磨机
- 下一篇:调整装置及电极帽修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