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水头平板闸门振动监测系统、线缆保护装置及布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1707.3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远;杨帆;吴一红;章晋雄;张宏伟;张东;王志刚;张蕊;高建标;李长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1/00 | 分类号: | H02G11/00;H02G3/04;G01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刘葛;李旭亮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线缆 闸门 线缆保护装置 钢丝绳 平板闸门 高水头 升降件 振动监测系统 固定件 支撑件 门井 连接支撑件 泄水建筑物 保护组件 防护板罩 同步升降 线缆保护 闸门门体 闸门振动 振动监测 防护板 动水 启闭 防护 保证 | ||
1.一种高水头平板闸门振动监测系统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于高水头平板闸门振动监测系统中,所述线缆保护装置包括:
闸门门体振动监测线缆保护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以及防护板,所述第一固定件将监测线缆固定于被测闸门,所述防护板罩于所述监测线缆,并固定于所述被测闸门;以及
门井监测线缆保护组件,包括支撑件、钢丝绳以及升降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被测闸门顶部,用于将所述监测线缆托举到离所述被测闸门顶部预定高度,所述钢丝绳用于连接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升降件,并承载所述监测线缆,所述升降件设置于所述门井顶部,用于带动所述被测闸门上方的所述钢丝绳和所述监测线缆随所述被测闸门同步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具有限位部与固定部,所述限位部具有限位槽,用于容置所述监测线缆,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于所述被测闸门;
所述限位槽的形状为弧形、折线形或多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监测线缆的走向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存在第一预设间距;
所述第一预设间隙的范围为0.2m~0.8m。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由不锈钢制成,并焊接于所述被测闸门;
所述防护板的厚度范围为1.5mm~6mm。
5.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板或支撑杆,所述门井监测线缆保护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用于将靠近所述被测闸门顶部位置的所述监测线缆固定于所述支撑件;
或者,所述支撑件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具有容置空间,所述监测线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高度为所述被测闸门高度的1/4~3/4;
和/或,所述支撑件的高度大于等于1.5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为卡箍,或者,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相同;
所述第二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监测线缆的走向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存在第二预设间距;
所述第二预设间隙的范围为0.2m~0.8m。
8.根据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井监测线缆保护组件还包括第三固定件,所述升降件包括可带动钢丝绳升降的葫芦,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被测闸门顶部的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葫芦的葫芦挂钩连接,所述监测线缆还通过所述第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钢丝绳上;
所述第三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固定件沿所述监测线缆的走向布置,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存在第三预设间距;
所述第三预设间隙的范围为0.5m~1.5m;所述葫芦为电动葫芦或手动葫芦;所述葫芦固定于所述门井上部的葫芦支撑架上;所述钢丝绳的直径大于等于6mm;所述监测线缆至少固定于一根所述钢丝绳上。
9.一种高水头平板闸门振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被测闸门、测量仪器、监测线缆、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线缆保护装置,所述测量仪器设置于所述被测闸门,并通过所述监测线缆将振动信号传输至观测平台,所述线缆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被测闸门,用于保护所述监测线缆。
10.一种线缆保护装置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高水头平板闸门振动监测系统的线缆保护装置,所述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闸门门体振动监测线缆保护步骤:
将被测闸门提升至门井上部的检修平台位置,在所述被测闸门的关键部位布置多测量仪器;
按所述被测闸门完全关闭时测点位置至观测平台的最大距离计算测点监测线缆长度和钢丝绳长度;
将各所述测量仪器的所述监测线缆从测点位置向所述被测闸门顶部的支撑件合拢理顺,并从所述被测闸门的底部向顶部用多个第一固定件分别固定好;
将防护板罩于所述监测线缆,并固定于所述被测闸门上;
门井监测线缆保护步骤:
将钢丝绳的一端先与所述被测闸门顶部的支撑件固定连接;
将所述监测线缆绑扎好后逐段通过第二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支撑件,再通过第三固定件固定于所述钢丝绳;
将所述被测闸门由所述检修平台逐渐关闭至完全关闭状态,同时将所述监测线缆和所述钢丝绳同步与所述被测闸门下降;当被测闸门完全关闭后,调节葫芦挂钩的位置使所述葫芦挂钩在所述被测闸门启闭过程中具有相应的行程,并与所述钢丝绳固定后能保证所述门井内的所述钢丝绳和所述监测线缆顺直,并由所述钢丝绳承载所述监测线缆;
所述被测闸门开启过程振动监测时,所述葫芦随着所述被测闸门的开启同步提升所述钢丝绳及所述监测线缆,所述被测闸门关闭过程振动监测时,所述葫芦随着所述被测闸门的关闭同步下降所述钢丝绳及所述监测线缆,使所述钢丝绳与所述监测线缆一直保持顺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17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