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硅酮含量的硅酮母粒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2907.0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1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程红原;孙重晓;李明哲;高阳;李赫然;程际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化高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L23/06;C08K5/5425;C08J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陈芹利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酮母粒 制备 硅酮 双螺杆挤出机 基体相容性 重量百分比 自由基聚合 分散性好 硅酮树脂 挤出造粒 加工助剂 力学性能 制品表面 光滑度 聚烯烃 偶联剂 引发剂 催化剂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硅酮含量的硅酮母粒及其制备方法,硅酮母粒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硅酮树脂40‑80%;聚烯烃15‑58%;偶联剂0.5‑1%;催化剂0.5‑1%;引发剂0.5‑1%。硅酮母粒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备并由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并在制备加工助剂领域有所应用。本发明得到的硅酮母粒具有分散性好、硅酮含量高、与基体相容性高的优点,添加本发明中硅酮母粒的材料在加工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提高了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了制品表面的光滑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硅酮含量的硅酮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硅氧烷是以Si-O键构成主链的一类聚合物,习惯上成为有机硅或聚硅醚,可以是线型、环状或交联的聚合物。按照产品的化学结构和性能主要分为三类:低分子量的硅油,高分子量的硅橡胶和超高分子量的硅酮树脂。由于一系列的有机取代基可以与硅原子相连,因此聚硅氧烷是介于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聚合物材料,使得它与有机聚烯烃既相容又相异。因为具有这些独特的物理性质,聚硅氧烷常常用作热塑型树脂生产工艺中中等和高成本加工助剂和改性剂。
硅酮母粒主要是由超高分子量的硅酮树脂与热塑性树脂(一般为聚烯烃)混合而成的一种加工助剂,主要用途为高效分散润滑剂。与传统加工助剂相比,它可以与几乎所有类型的热塑性树脂混合,广泛用于各种热塑性加工工艺,提高塑料的熔融速率和流动性,提升脱模性能,减少螺杄打滑、制品翘曲、熔接痕等问题;在改善制品性能方面,能降低材料与机器的摩擦力,提高滑爽性,改善表面光泽,增进表面丝质触感,提高耐刮擦性能,抗冲击性能和断裂伸长率;此外,硅酮母粒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非迁移性,克服了低分子量的硅油作为传统润滑剂易析出的缺点。
硅酮母粒已广泛用于无卤阻燃电缆料、高档鞋底、塑料隔热密封条、大型注塑件、薄壁异型复杂塑料制件、塑料管材等领域。但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我国有机硅生产厂家主要生产硅油,硅橡胶等产品,拥有硅酮母粒的生产厂家并不多。相反,国外企业(德固赛,道康宁等)一直处于垄断地位。现有技术中,硅酮树脂与有机载体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以及分散性,是阻碍硅酮含量提高的技术难点。若硅酮树脂含量比较高,由于硅氧烷分子间作用力较强,不容易通过物理方法分散均匀,需要强剪切才能完成。此外,现有的硅酮树脂与有机载体之间是物理共混的方式来实现,两者的相容性、分散性和亲和性较差,进一步降低了材料的力学性能。
申请号为201710835174.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耐刮擦母粒,按重量份由以下组分组成:PP为70-90份;硅酮粉为12-16份;不锈钢纤维为16-20份;偶联剂为0.1-0.3份;润滑剂为0.1-0.5份。但上述技术方案未解决硅酮树脂含量比较高时,由于硅氧烷分子间作用力较强,不容易通过物理方法分散均匀的问题。
申请号为201310248751.0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发泡硅酮母粒,由热塑性高分子树脂、硅酮粉、发泡剂、抗氧剂共混制成,各组分的重量份分别为:热塑性高分子树脂100份,硅酮粉70-150份,抗氧剂0.5-1份,发泡剂2-8份。使用发泡剂虽然解决了高分子塑料颗粒共混效果差的问题,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分散剂与载体树脂界面的粘结强度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硅酮含量的硅酮母粒,具有硅酮含量高、与有机载体相容性好等特点,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高硅酮含量的硅酮母粒,由以下重量百分比原料制成: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硅酮树脂为数均分子量大于十万的线型聚硅氧烷。所述硅酮树脂还可发生进一步的固化反应。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硅酮树脂的结构中含有羟基。优选地,硅酮树脂为有机羟基硅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化高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化高科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2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机硅胶耳塞耳挂的负离子配方
- 下一篇:太赫兹硅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