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3260.3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9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波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12N1/20;C12R1/125;C12R1/07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吴晓娜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调节剂 微生物菌液 复合生物菌肥 土壤 菌肥 配比 化学肥料 土壤肥力 愈伤组织 植物衰老 种子萌发 自然状态 生长 植物芽 休眠 微生物 环保 中药材 延缓 农作物 繁殖 改良 苹果 再生 水稻 小麦 平衡 污染 帮助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包括微生物菌液和植物调节剂,微生物菌液的配比含量为97%‑99%,植物调节剂的配比含量为1%‑3%,微生物菌液和植物调节剂在搅拌罐中充分搅拌混合,该菌肥可以在小麦、水稻、三七和苹果等多种农作物和中药材上使用,菌肥通过微生物进行改良土壤和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而促进作物的生长,有助于让土壤重返自然状态,让土壤的PH值平衡至作物需要的程度,提高土壤肥力,帮助消灭土壤、水和大气中的污染;植物调节剂可以促进植物芽的再生和繁殖,打破芽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延缓植物衰老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我国长期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农业生产出现一系列问题,加上耕地复种指数高和连作生产,土壤持续生产能力、肥料利用率下降,土壤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而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微生物肥料。然而目前所施用的化学肥料多以氮肥为主,长期下去将造成土壤营养失衡,而化肥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并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化肥无法补偿有机质的缺乏,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这不仅破坏了土壤肥力结构,而且还降低了肥效。
现有微生物菌肥生产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有些企业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肥并不适合应用,其质量效果不够稳定优良,主要表现为有效活菌含量低、杂菌率偏高、有效期短,以及菌种组合、营养搭配较随意等;本发明提高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包括微生物菌液和植物调节剂,微生物菌液的配比含量为97%-99%,植物调节剂的配比含量为1%-3%,微生物菌液和植物调节剂在搅拌罐中充分搅拌混合,所述微生物菌液包括枯草芽苞杆菌和胶冻样芽苞杆菌,所述植物调节剂包括噻笨隆0.2%-1%、寡壳糖0.01%-0.1%、乙烯利0.3%-0.9%和复硝酚钠0.3-1%;其中,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的使用方法为:
(1)按照1:1500的比例加水稀释菌肥溶液,搅拌均匀混合;
(2)稀释的菌肥溶液可对植物进行拌种、浸种、喷施、蘸根和灌根,也可对种植地进行喷洒,起到净化土壤的效果;
(3)对种植地进行喷洒时,按照菌肥溶液200毫升每亩的比例稀释后喷洒。
所述枯草芽苞杆菌菌液和胶冻样芽苞杆菌菌液的混合比例为1:1。
所述微生物菌液和植物调节剂在搅拌罐中以100转/分搅拌5分钟。
一种环保复合生物菌肥中微生物菌液的制备方法为:
步骤一,分别选取筛选枯草芽苞杆菌和胶冻样芽苞杆菌的菌种,并将菌种冷冻保存;
步骤二,制备种子培养基,并将种子培养基放入试管和摇瓶中制得试管培养液和摇瓶培养液,试管培养液和摇瓶培养液放入高压灭菌锅在120度的温度下灭菌20分钟;
步骤三,制备发酵种子液,将菌种依次转接灭菌进入试管培养液和摇瓶培养液,温度为37度培养12小时,试管培养液采用斜面培养法,摇瓶培养液培养时转速为150r/min;
步骤四,制备发酵培养基,并将发酵培养基倒入发酵培养罐中,盖上盖子,检查发酵罐安装完好后,在105℃灭菌15分钟;
步骤五,发酵,将枯草芽苞杆菌和胶冻样芽苞杆菌的发酵种子液分别采用火焰接种法倒入不同的发酵罐中,接种量1-5%,控制温度在32℃—37℃下通风培养36小时,搅拌转速180转/分;
步骤六,包装,将发酵罐中的发酵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包装,稀释后的活性芽孢含量保持在0.01亿每毫升左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波,未经刘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32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