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员疲劳驾驶应对系统及应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3464.7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1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方智;张宇龙;汪世赓;伍建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8 | 分类号: | B60W40/08;B60W50/14;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王鸿远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员 疲劳 驾驶 应对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应对系统及应对方法。该应对系统包括驾驶时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驾驶员的驾驶时长;疲劳驾驶判断模块,用于将符合预设疲劳驾驶时长的驾驶时长作为疲劳驾驶时长发送至疲劳驾驶应对策略调取模块;疲劳驾驶应对策略调取模块,用于调取预存的应对策略,并发送至多媒体控制模块和空调控制模块;多媒体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应对策略开启语音播放器;空调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应对策略开启空调。本发明首先判断驾驶员的驾驶时长是否属于疲劳驾驶时长,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引起驾驶员的注意,有利于提高驾驶安全,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应对系统及应对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发生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驾驶疲劳,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尤其是驾驶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人的注意力十分集中,始终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而随着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驾驶时间的延长,驾驶人会逐渐出现疲劳感觉。如果仍勉强驾驶车辆,则可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相关统计,因疲劳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在总的交通事故中占22%~30%,在死亡交通事故的原因中居首位。针对疲劳驾驶,产生了各种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其中包括基于驾驶员的生理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当驾驶员疲劳时,会表现出低头、闭眼频率增加等生理特征。通过监测或者检测装置,检测驾驶员的这些生理特征,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如果处于疲劳状态,则给驾驶员一个提示,提醒驾驶员注意停车休息。
但是上述方法只能给驾驶员提示,若驾驶员没有注意到提示,还是存在因疲劳驾驶而造成交通事故的问题,因此,上述方法并没有解决驾驶员疲劳驾驶的问题。
因此,急需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应对系统及应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应对系统及应对方法,以便于在驾驶员出现疲劳驾驶时能够提供应对方法,提高驾驶安全性。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驾驶员疲劳驾驶的应对系统,包括:
驾驶时长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驾驶员的驾驶时长,并发送至疲劳驾驶判断模块;
疲劳驾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接收的驾驶时长是否符合预设疲劳驾驶时长,若符合,则作为疲劳驾驶时长发送至疲劳驾驶应对策略调取模块;
疲劳驾驶应对策略调取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疲劳驾驶时长调取预存的与其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并将调取的应对策略发送至多媒体控制模块和空调控制模块;
多媒体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应对策略,并根据应对策略开启语音播放器;
空调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应对策略,并根据应对策略开启空调。
进一步地,疲劳驾驶应对策略调取模块,还用于将调取的应对策略发送至导航模块;
导航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应对策略规划停车场导航路线并发送至显示控制模块;
显示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停车场导航路线并控制显示器显示出来。
进一步地,导航模块,还用于将停车场导航路线和接收的汽车实时位置发送至车载通讯模块;
车载通讯模块,用于将接收的停车场导航路线和汽车实时位置发送至TSP服务器;还用于接收禁止启动指令发送至行车电脑以控制汽车在预设时长内禁止启动;
TSP服务器,用于接收停车场导航路线和汽车实时位置,当汽车实时位置位于停车场时,编辑包含有预设时长的禁止启动指令发送至车载通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3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