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电磁干扰建模仿真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4128.4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8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戟;吕钰;吕相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367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俞磊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电磁 干扰 建模 仿真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电磁干扰建模仿真及测试方法,首先确定电磁干扰要素;然后进行电池包阻抗特性测试,并建立电池包的高频阻抗模型;基于电池包的高频阻抗模型搭建电机驱动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将控制电机及控制系统模型与IGBT等效电路模型进行联合仿真,获取逆变器输出侧及直流母线端的共模电流的仿真结果;对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传导干扰试验测试,获取逆变器输出侧及直流母线端的共模电流的实验结果,最后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发通过仿真软件对电池系统内部电磁场进行仿真,分析车辆行驶时电池系统内部的电磁场分布及可能出现的干扰情况,为电池系统及整车电磁仿真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包系统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到一种电池包电磁干扰建模仿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包是电动汽车一个重要的高压部件,在高频情况下,复杂工况下产生的瞬变电压和电流会影响电池电解液中离子的迁移,进而影响扩散效应、极化效应,造成电池阻抗以及寄生参数的改变。在高频情况下,电池不再是理想的等效模型,锂电池的寄生参数此时不能被忽略,这可能引起难以预知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但到目前为止,都是将电池包作为受扰对象或电磁干扰的传播路径,尚未从电池自身产生的电磁干扰角度来研究。由于纯电动汽车兴起时间较短,加之电磁兼容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该方面的研究并不多。
电池包系统直接与DC/AC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相连,其内部的开关器件的瞬变是电动汽车内部最主要的电磁干扰源,其中电机驱动系统的电磁干扰远大于直流变换系统。另外,在车辆急加速和急减速时,动力电池会产生快速变化的电压和电流,一方面会通过高压线缆的传导作用产生强烈的电磁干扰,另一方面会在传输过程中将电磁干扰辐射出去,对附近的敏感电路或设备造成辐射耦合。
此外,电动汽车试验过程中,有部分车辆,其各零部件级检测都符合电磁干扰相关标准,但却不能通过整车级检测,这说明,系统间的电磁耦合同样不可忽略。因此,有必要对电动包进行干扰源和干扰路径的EMI建模仿真分析,从而在汽车研发的早期发现问题。
现行的零部件传导及辐射测试主要针对于供电电压为12V和24V的车辆零部件,而电动汽车的高压电池包通常在300V以上,目前国内外尚未有针对高压系统的电磁测试标准,这使得电池包的电磁特性难以被证实,因此有必要制定出适合高压系统的电磁测试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池包电磁兼容仿真及测试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池包电磁干扰建模仿真及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确定电磁干扰要素;
以电池包内部传感器为受扰源,电池包外围的电机驱动系统为干扰源,高低压线束为电磁传导干扰路径,空间环境为电磁辐射路径;
b)进行电池包阻抗特性测试,并建立电池包的高频阻抗模型;
c)基于电池包的高频阻抗模型搭建电机驱动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其包括搭建IGBT等效电路模型、线缆模型和电机及控制系统模型;
d)控制电机及控制系统模型与IGBT等效电路模型进行联合仿真,获取逆变器输出侧及直流母线端的共模电流的仿真结果;
e)对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传导干扰试验测试,获取逆变器输出侧及直流母线端的共模电流的实验结果,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41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