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处理油脂废水的微量营养素药剂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4548.2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5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杜思源;江亚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赛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江门市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量营养素 聚丙烯酰胺 硝化细菌 油脂废水 复合酶 矿物质 碳酸钠 氨基酸 水中 嘌呤 嘧啶 维生素 激活 复合 含油脂污水 微生物生长 质量百分比 去离子水 生存环境 原料组成 分解水 有效地 去除 微生物 污染物 消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油脂废水的微量营养素药剂,其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碳酸钠10%‑15%,聚丙烯酰胺3%‑8%,复合酶20%‑28%,激活菌7%‑10%,复合硝化细菌8%‑12%,氨基酸4%‑7%,维生素13%‑17%,嘌呤和嘧啶3%‑6%,矿物质13.5%‑16%,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将碳酸钠、聚丙烯酰胺、复合酶、激活菌、复合硝化细菌、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和嘧啶、矿物质按特定比例组合,在处理含油脂污水的过程中添加该微量营养素药剂,能够有效地分解水中的油脂,提高水中污染物的消耗速度和去除率,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并提供水中原有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微量营养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处理油脂废水的微量营养素药剂,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中的油脂如动植物油、脂肪酸、油酸、胶质等对生化处理效果有严重影响,油脂会在附着在水面形成油膜,阻碍曝气,使好氧微生物缺氧,活性受到抑制,影响好氧的处理效果;油脂还会粘附在污泥表面,阻碍污泥的沉降,并且形成一层油膜,阻碍微生物与污染物接触,降低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目前,市面上已有提高油脂污水生化性的生物型除油剂,主要成分包括:表面活性剂、酶、微生物菌种。其原理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对油脂的渗透、乳化和分散作用,降低油脂的表面附着力,达到破除油膜的目的,恢复曝气,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微生物菌种和水混合被激活后,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大量繁殖,对有机污染物分解,最终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但存在以下缺点:(1)表面活性剂属于化学药品,使用后水中会有化学品残留的问题;(2)污水处理中应用最多的是脂肪酶,但脂肪酶只有吸附在油水界面上时才表现出催化活性,不能催化底部微生物的繁殖;(3)微生物菌种不属于污水里的原有微生物,进入到水里后,对水质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时间进行驯化,影响处理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处理油脂废水的微量营养素药剂,旨在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油脂的影响导致微生物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处理油脂废水的微量营养素药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
碳酸钠10%-15%,聚丙烯酰胺3%-8%,复合酶20%-28%,激活菌7%-10%,复合硝化细菌8%-12%,氨基酸4%-7%,维生素13%-17%,嘌呤和嘧啶3%-6%,矿物质13.5%-16%,余量为去离子水;
所述复合酶由20%-22%的纤维素酶、25%-30%的脂肪酶、22%-28%的α淀粉酶和18%-20%的中性蛋白酶组成。
所述氨基酸选自苯丙氨酸、甘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赖氨酸、支链氨基酸、色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丝氨酸或脯氨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维生素选自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叶酸、维生素D2、对氨基苯甲酸、维生素E、胆碱、生物素、维生素B12、烟酰胺、泛酸钙或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所述激活菌为乳酸乳球菌。
所述复合硝化细菌由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胞杆菌和大芽孢杆菌组成,优选由质量比为35-40:30-33:28-32的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胞杆菌和大芽孢杆菌组成。
所述矿物质选自钾离子、铁离子、锰离子、镁离子、锌离子、镍离子、钼离子、钙离子、钒离子或硼离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进一步所述复合酶优选由22%的纤维素酶、30%的脂肪酶、28%的α淀粉酶和20%的中性蛋白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赛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赛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45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