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幔源油气区域勘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5628.X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5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琪;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幔源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科***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气 勘探 石油天然气勘探 投影重叠区域 含油气区域 地下深部 断裂区域 空间坐标 有效地 低阻 密体 成功率 投影 | ||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公开了幔源油气区域勘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目标范围内寻找深大断裂区域;S2、在目标范围内确定存在于地下深部的低速、低阻、低密体的空间范围;S3、在目标范围内寻找地幔柱或地幔枝;S4:将S1、S2及S3中得到的区域在空间坐标中进行投影,其投影重叠区域即为含油气区域。本发明提供的幔源油气区域勘探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寻找油气区域,提高了找油效率及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幔源油气区域勘探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的油气勘探是以寻找烃源岩和有利构造为主,勘探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圈闭预探。
大区概查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择盆”,主要研究的是形成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盆地地质结构特征、盆地的类型与演化特征、盆地可能的烃源岩分布层位、规模及生烃潜力、盆地地面与地下的油气显示情况等。
盆地普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定凹”,在盆地内二级构造单元凹陷中优选生油凹陷,落实各生油凹陷的生油量,主要研究的是盆地区域沉积地层特征、盆地区域构造特征、烃源条件与储盖组合特征、盆地水文地质、温度压力特征及油气显示情况。
区域详查阶段主要是寻找有利生油区带,主要研究含油气系统的分布、特征、区带构造与沉积特征、储层特征、区带成油条件与成藏模式。
圈闭预探阶段主要是寻找有利圈闭,主要研究圈闭规模和基本要素、圈闭的油气藏形成与保存条件、圈闭的油气富集程度。
在以往的油气勘探过程中,构造条件占据着主要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油气勘探的成功与否。
这种勘探方法最主要的缺陷是效率低。据统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大油气公司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为5%,小公司的成功率仅为1.9%,该项数据来自于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年公开出版的美国人J.M.亨特的著作《石油地球化学和地质学》中的第333页。我国目前官方宣传的成功率是30%,这一数据中包括了评价井,如果去掉评价井,勘探成功率约为15%。此外,这种勘探方法背离了找油这一主旨,而是在寻找储油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幔源油气区域勘探方法,其能够快速有效地寻找含油气区域,提高了找油效率及成功率。
本发明提供的幔源油气区域勘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目标范围内寻找深大断裂区域;
S2、在目标范围内确定存在于地下深部的低速、低阻、低密体的空间范围;
S3、在目标范围内寻找地幔柱或地幔枝;
S4:将S1、S2及S3中得到的区域在空间坐标中进行投影,其投影重叠区域即为含油气区域。
幔源油气理论认为,油气来自深部的中下地壳甚至更深的地幔,控制上地壳油气区域分布的主控因素不是结晶基底以上的沉积单元,而是地幔隆起(地幔柱和地幔枝)、中下地壳低速、低阻、低密度体和切穿结晶基底的深断裂,因此,通过寻找深大断裂区域;低速、低阻、低密体的空间范围;以及地幔柱或地幔枝三者的重叠区域从而确定含油气区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S1中,结合遥感技术、地面地质测量、油气苗调查、地球物理勘探寻找深大断裂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深大断裂区域的存在可以凭借地层压力差,将深部运移上来的油气缓慢但持续地传输至浅部位置,通过确定深大断裂区域从而方便确定井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幔源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幔源油气勘探开发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56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