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5754.5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8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池田徹;小林友幸;竹田洋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AG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板 遮光层 红外线 透射层 主表面 可见光 内饰构件 显示装置 边缘部 遮蔽 红外线透过 方式设置 开口部 外周 伸出 暴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的特征在于,该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包括:透明板,其具有第1主表面和第2主表面;红外线透射层,其以与所述透明板的所述第1主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该红外线透射层使红外线透过且遮蔽可见光;以及遮光层,其设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上,具有使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一部分暴露的开口部,该遮光层遮蔽可见光和红外线,所述遮光层具有自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边缘部中的距离所述透明板的外周最近的部分伸出而与所述红外线透射层的端面以及所述透明板接触的边缘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遮光层的透明板和使用了该透明板的车载用内饰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车载导航系统、音频设备等车载用信息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包括显示装置。
显示装置在显示面板的前表面隔着粘接层设有作为板状的透明板的保护盖(专利文献1)。保护盖具备降低外部光反射、保护显示面板免受外部冲击的功能。在保护盖的靠显示面板侧的面例如以框状设有遮光层。遮光层除了美观以外,还具有隐藏显示面板侧的配线、通过隐藏背光灯的照明光从而防止照明光从显示面板的周围泄漏的功能。
遮光层还存在为了使红外线透过而局部开口的情况。例如,存在以下情况:将遮光层的一部分开口,在开口部设置红外线的透射率高于遮光层、且可见光的透射率与遮光层相同程度的红外线透射层,并将其设为红外线通信用的窗。
车载用信息设备、便携式通信设备具有使用红外线等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外的电磁波进行通信、物体检测的情况。在进行使用了红外线的通信、物体检测的情况下,若将红外线传感器和红外线透射层设于显示部,则妨碍显示,有损美观。于是,通过将遮光层的一部分开口并设置红外线透射层,而存在能够将红外线传感器设于遮光层的背面侧且能够使红外线透射层不明显的可能性。
但是,即使在将遮光层的一部分开口并设置了红外线透射层的情况下,也存在红外线透射层较明显的情况。这是因为,遮光层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与红外线透射层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不同。并且还因为,在通过涂布墨并进行烧结而形成遮光层和红外线透射层的情况下,由于还要求硬度、相对于显示面板的密合性等物理特性,因此,存在无法仅考虑颜色的情况。
于是,公知有一种通过在透明板上按照红外线透射层和遮光层的顺序设置红外线透射层和遮光层,并将遮光层的一部分开口,从而使红外线透射层不明显的构造(专利文献2、3)。在该构造中,即使在设有遮光层的区域,在外观上也仅能看到红外线透射层。因而,仅设有红外线透射层的区域与设有遮光层的区域之间的颜色差变得不明显。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179215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494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392641号
发明内容
专利文献2、3的构造在使红外线透射层与遮光层之间的颜色差不明显的方面是有用的。
另一方面,红外线透射层首先要求有选择性地仅使红外线透过这样的特殊的光学特性。因此,若使光学特性优先,则与遮光层相比,难以充分地满足硬度、耐候性、相对于透明板的密合性等物理特性,红外线透射层与透明板之间的密合强度可能变得不充分。特别是,在红外线透射层中,越是靠近透明板的外周的部分,则越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变化时的、因红外线透射层与透明板之间的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产生的应力、来自外部的冲击、或者由清洗液等产生的变质的影响,因此,红外线透射层可能从靠近透明板的外周的部分开始剥离。
本发明即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是以与透明板接触的方式设置红外线透射层的构造也能够确保剥离强度的带遮光层的透明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AGC株式会社,未经AG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57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