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6922.2 | 申请日: | 201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1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田朋飞;闫春辉;周顾帆;方志来;张国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H01L33/06;H01L3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知法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6 | 代理人: | 李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米 发光二极管 芯片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台面,第二台面,通信系统接收端;
所述第一台面为照明光源,所述第二台面为通信系统发射端,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背面为所述通信系统接收端;
所述第一台面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一应力释放层,第一多量子阱发光层,第一p-GaN层,第一电流扩展层ITO;所述第二台面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第二应力释放层,第二多量子阱发光层,第二p-GaN层,第二电流扩展层ITO;
第一绝缘层包覆第一台面,第二绝缘层包覆第二台面;所述第一台面及所述第二台面下,自下而上设有非故意掺杂氮化镓层及n-GaN层;
所述第一台面与所述第二台面中,所述第一台面尺寸较大,所述第一台面尺寸为100微米*100微米~1毫米*1毫米;所述第二台面尺寸较小,所述第二台面尺寸为3微米*3微米~250微米*250微米。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采用沉积微米尺寸的电流扩展层ITO限制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发光面积的方法制备第二台面。
3.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通过曝光及刻蚀获得台面区域,所述台面区域包括第一台面;步骤2:在所述台面区域采用沉积微米尺寸的电流扩展层ITO限制发光二极管发光面积的方法获得第二台面;步骤3:曝光定义隔离区域及电极区域。
4.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在蓝宝石衬底GaN基外延片上均匀旋涂光刻胶,通过曝光及刻蚀定义台面区域,所述蓝宝石衬底打磨抛光。
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步骤1.1:曝光待刻蚀区域;步骤1.2:采用湿法腐蚀的方法将无光刻胶区域的电流扩展层ITO腐蚀至p-GaN表面;步骤1.3:干法刻蚀并去除光刻胶获得所述台面区域,所述台面区域包括第一台面;步骤1.4:打磨抛光蓝宝石衬底。
6.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3.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生长SiO2绝缘层;步骤3.2:曝光定义绝缘层腐蚀区域;步骤3.3:采用干法刻蚀或湿法腐蚀在腐蚀区域刻蚀隔离区域;步骤3.4:去除残余光刻胶,重新均匀旋涂光刻胶并曝光,定义出电极区域;步骤3.5:蒸镀Ni/Au金属层,去除残余光刻胶。
7.一种如权利要求5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刻蚀采用BCl3与Ar混合气体。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气相沉积采用N2O,N2,SiH4混合气体。
9.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微米级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刻蚀采用CHF3气体,所述湿法腐蚀采用BOE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未经深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69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