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聚合棉花优质性状的育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187.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7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龚举武;袁有禄;刘爱英;李俊文;邓晓英;葛群;巩万奎;商海红;石玉真;范森淼;邹先炎;潘境涛;范李强;张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焕 |
地址: | 455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聚合 棉花 优质 性状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棉花品种培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杂交聚合棉花优质性状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黄河流域主产棉区山东省审定的棉花品种作为母本,两个纤维优质性状的品系作为父本,其中,父本中至少一个为陆海渐渗系或其重组自交系,母本分别与父本杂交,得到F1代;收集F1代植株雄蕊的花粉,并混合,然后对F1代植株授粉转育,收获得到双交聚合F2代;所述F2代连续自交3‑10次,筛选得到聚合棉花优质性状的株系。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多亲本双交的聚合育种,子代中保留了母本的高产的特性,挖掘品种之间的配合力,聚合优质性状与某些株系,缩短了优质品种改良年限,提高了遗传改良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棉花品种培育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杂交聚合棉花优质性状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在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棉花不仅是重要的纤维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九世纪80年代以来,提高棉花纤维产量性状一直是我国棉花育种中最重要的目标,而对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改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棉纤维品质属于世界中等水平,仍存在纤维品质指标搭配不合理、断裂比强度偏低,比美国平均低1-2cN/tex等问题,无法满足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纺织工业技术的进步,对棉花纤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棉花聚合多个优良性状的棉花品种并提供生产应用,对于棉花的增产和产业的长期的发展至关重要。常规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有性杂交育种、杂交优势育种及诱变育种等。虽然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及转基因等技术的成熟,已经成功应用于棉花育种,育成转基因单价抗虫棉和转基因双价抗虫棉,还培育了转动物角蛋白基因改善纤维品质的种质,以及转除草剂等基因的应用。培育出许多棉花新品种并应用于生产,但是,长期以来棉花生产中,棉花品种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一直在27-29mm,断裂比强度一直在28-30cN/tex,马克隆值在3.9-5.6的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棉花纤维品质,充分发挥棉花品种的高产稳产性,一直是棉花育种者的难题。
传统育种方法在棉花育种过程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育种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在亲本杂交过程中,父本与母本之间杂交,通常选取的单一父本和单一母本的杂交,这种选择使杂交后代的优异性状的重组受到了限制,难以选育出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体的优良品种,遗传改良效率低。
如申请号为201710648208.8,公开了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1个优质高产的母本品种作为遗传改良的受体对象;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多个父本品种,分别吸取每个父本品种的花粉,将所有吸取的花粉放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充分混合花粉,形成具有各个目标性状的多父本花粉;
S2,进行人工杂交转育:在母本与父本花期相遇期间,头天下午剥去母本花的雄蕊,次日上午待父本花粉散发后,按照S1的方法收集多父本花粉,然后用多父本花粉对头天去雄成功的母本花的雌蕊进行授粉转育,混收杂交铃F1代;
S3,南方混种杂交铃F1代,从杂交铃F1代混种群体中选取外观优质的单株,形成杂交铃F2代,并对杂交铃F2代单株逐个检测产量、品质,选择高产优质的杂交铃F2单株继续试验;
S4,对选取的杂交铃F2单株进行株行比较试验,鉴定每个株行棉花的产量、品质,考察田间抗虫、抗病、早熟的农艺性状,选取具有目标性状且综合性状较好的若干株行,继续南繁北育加代繁殖,自交4个世代后形成若干品系,对形成的若干品系在主栽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选取最佳品系进入法定试验,得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
其中,母本为中棉所50,多父本花粉包含中植棉2号、皖棉13号、鲁棉研21共计3个品种的父本花粉。
申请号为201711323928.3公开了一种聚合棉花高产性状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择多个高产的品种或品系作为受体母本,混合后种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1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玉米选育及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单倍体诱导系的水稻双单倍体育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