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频谱成像的模具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7523.8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吴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熙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5/00 | 分类号: | G01J5/00;G01J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百一领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3 | 代理人: | 汪祖乐;邵栋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频谱 模具 工业处理器 监控区域 检测系统 预设 成像 预设温度条件 安全隐患 成像设备 检测领域 控制指令 模具成型 人工检测 设备发送 生产企业 生产效率 实时检测 图像传输 图像获取 温度检测 实时性 自动化 采集 图像 申请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频谱成像的模具检测系统,将电磁频谱成像设备应用于模具检测领域,能够采集模具和产品上预设监控区域的电磁频谱图像,并将电磁频谱图像传输给工业处理器,工业处理器根据接收的电磁频谱图像获取预设监控区域的温度,并在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条件时向模具成型设备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从而实现了模具温度的自动化实时检测,无需人工检测温度,杜绝了安全隐患,提升了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升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模具监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磁频谱成像的模具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产品模具型腔温度的变化,会对模具制品的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无论是热塑、热固或金属压铸成型模具,模具型腔温度的不稳定或异常将会造成如变形、气泡、缩水、飞边、沙孔、裂痕等问题的不良产品。
现有的模具检测技术采用可见光相机对生产中的模具进行拍照,生产管理人员根据拍照的图像发现生产中的可能问题,如脱模不良或嵌件位置不良等,但是无法做到模具温度的实时检测和响应,只能在每隔一段时间停机以人工方式对模具内部和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测量位置难以固定,因此测量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不高,另外,人工方式测量需要在停机后人员进入模具内进行测量,此时模具的温度往往还保持在摄氏200度至500度,极易造成测量人员高温烫伤,同时停机还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效率,也会导致模具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到产品品质。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磁频谱成像的模具检测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下难以对模具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频谱成像的模具检测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电磁频谱成像设备和工业处理器,所述电磁频谱成像设备与工业处理器连接,用于采集模具和成型产品上预设监控区域的电磁频谱图像,并将所述电磁频谱图像传输给工业处理器;所述工业处理器与电磁频谱成像设备和模具成型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电磁频谱图像,并根据所述电磁频谱图像获取所述预设监控区域的温度,在所述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条件时向所述模具成型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频谱成像设备的工作波段位于0.8微米至15微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频谱成像设备设置在拍摄支架上,所述拍摄支架可进行调整以改变所述电磁频谱成像设备的拍照视野和焦距。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频谱成像设备与所述模具成型设备连接并根据所述模具成型设备发出的信号启动电磁频谱图像的采集。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可见光相机,所述可见光相机与所述工业处理器连接,用于获取模具的灰度值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处理器,还用于:
接收所述可见光相机获取的灰度值图像;
若所述灰度值图像存在缺陷,通过所述电磁频谱图像对所述灰度值图像进行缺陷修正。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处理器,用于:
检测所述灰度值图像的缺陷区域,将所述缺陷区域对应的电磁频谱图像通过图像插值方法对所述缺陷区域进行修正,获得修正后的灰度值图像。
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相机的工作波段位于0.4微米至0.8微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温度不满足预设温度条件时进行报警,报警方式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电话、短信、社交软件消息、语音、声音或光学。
进一步地,所述工业处理器,用于:
在所述温度高于预设温度上限时向所述模具成型设备发送停机指令;或
在所述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下限时向所述模具成型设备发送停机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熙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熙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5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