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7672.4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6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林平;黄前霖;徐敬生;吕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南大常高新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52 | 分类号: | B01D53/52;B01D53/78;B01D53/84;B01D53/96;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循环泵 出液端 脱硫塔 氧化槽 补氧 空气鼓风机 再生循环泵 脱硫液管 沉淀槽 生物脱硫 出料口 进料口 进液端 输出端 沼气管 传统沼气 供气设备 固定连通 脱硫系统 有效解决 上端 甲烷 外部 侧壁 管壁 脱硫 投资 | ||
1.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包括脱硫塔(1)、脱硫循环泵(2)、沉淀槽(3)、氧化槽(4)、空气鼓风机(5)以及再生循环泵(6),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1)的侧壁设置有沼气管(7),所述脱硫循环泵(2)的进液端通过第一导管(8)和脱硫塔(1)的出液端固定连接,所述脱硫循环泵(2)的出液端通过第二导管(9)与沉淀槽(3)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脱硫塔(1)的上端设有脱硫液管(14),所述脱硫循环泵(2)的出液端还通过第三导管(10)与脱硫液管(14)固定连接,所述沉淀槽(3)的出料口通过第四导管(11)与氧化槽(4)的进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氧化槽(4)的出料口与再生循环泵(6)的进液端通过第五导管(12)固定连接,所述再生循环泵(6)的出液端通过第六导管(13)与脱硫液管(14)固定连接,所述空气鼓风机(5)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出气管(15)与沼气管(7)的管壁固定连通,所述空气鼓风机(5)的输出端还通过第二出气管(16)通入氧化槽(4)溶液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槽(4)的内部设有布气机构,所述布气机构包括非金属材质的主管道及分支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槽(3)的内部设有沉淀区,所述沉淀区的上清液通过第四导管(11)流向氧化槽(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15)的管壁固定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出气管(16)的管壁固定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导管(9)与第三导管(10)的管壁固定连通,且第二导管(9)和第三导管(10)的管壁分别固定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鼓风机(5)采用YXSR-150罗茨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1)的内部设有填料,所述脱硫塔(1)的内部还固定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脱硫塔(1)的外部固定设有报警器和控制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控制器之间通过信号连接,所述报警器和控制器之间通过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1)采用并流脱硫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管(9)和第二导管(10)的流量比为1:4-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补氧与外部补氧相结合的生物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管(15)和第二出气管(16)的流量比为1-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南大常高新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南大常高新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67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