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7709.3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469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董家旭;张哲恺;孙小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施昊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内部 输运 微结构 | ||
1.一种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该光模块包括PCB板以及设置在PCB板上的发热器件和导热片,其特征在于:在各发热器件所处位置下方的PCB板内部刻蚀微水池,微水池中储存有液态冷却工质;在PCB板表面刻蚀用于液态冷却工质传输的微型流道Ⅰ,在PCB板表面刻蚀用于液态冷却工质与PCB板外部进行热交换的微型流道Ⅱ,微型流道Ⅰ、微型流道Ⅱ与各微水池联通,形成一条闭合的流体回路;将若干导热柱放置在各微水池中并贯穿PCB板,形成导热柱阵列,在与导热片相接的PCB板的一面上贴附石墨烯散热膜,该石墨烯散热膜分别与微型流道Ⅱ和各导热柱阵列相接触,从而实现各微水池与石墨烯散热片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流道Ⅰ和微型流道Ⅱ为毛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流道Ⅱ通过卷曲和弯折以增大其与PCB板外部的热交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流道Ⅱ在弯折处为圆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流道Ⅰ和微型流道Ⅱ的截面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水池的底面与侧面的连接处呈圆角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柱为圆柱结构,导热柱阵列为矩形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石墨烯散热膜与导热柱阵列接触的面积和石墨烯散热膜与微型流道Ⅱ接触的面积均大于石墨烯散热膜其他位置的面积,所述石墨烯散热膜其他位置是指石墨烯散热膜上不与导热柱阵列接触以及不与微型流道Ⅱ接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模块的内部热输运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冷却工质为纯净水;所述石墨烯散热膜为单层石墨烯;所述导热柱的材质为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77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插拔连接的光纤耦合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防电磁干扰的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