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着色探伤废水的处理试剂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8250.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0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陈胜文;唐宝玲;李盟;孙方静;王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王洁平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处理试剂 着色探伤 废水 过氧化物 可溶性二价铁盐 废水排放标准 工艺设备要求 过氧碳酸钠 操作过程 反应周期 废水脱色 固液分离 过氧化钙 过氧化钠 探伤 重量比 重量份 自净化 铝盐 稀释 稀酸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着色探伤废水的处理试剂和方法。该处理试剂按重量份数计,由以下组分组成:过氧化物1.0~5.0份,可溶性二价铁盐0.1~0.3份,铝盐0.6~4.0份;其中: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钙、过氧化钠或过氧碳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本发明按照重量比110:1~90:1,向被稀释的着色探伤废水中加入处理试剂,搅拌30~60min,再静置1.0‑5.0h,最后固液分离,向液体中加入稀酸调节体系pH至中性,达到废水排放标准。本发明方法操作过程简单,反应周期比较短,工艺设备要求低,处理成本低廉,对探伤废水脱色效果好,COD去除率高,减少了环境自净化的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着色探伤废水的处理试剂和方法,属于环境保护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着色探伤法是常规无损检测方法中的一种,包括六个基本步骤是:预清洗,渗透,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剂,干燥,显像和检验,其作用原理如下:由于表面存在缺陷,利用毛细现象使红色的渗透液渗入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处,接着用清洗剂清洗表面的渗透液,然后用白色的显像剂将残留在缺陷中的渗透液吸出到表面显示出来,最后达到检验缺陷的目的。此过程产生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渗透剂和显像剂,显红色,色度比较大,里面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直接排放时色度和COD含量不达标。
目前处理此废液的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可除去大颗粒有机物,但是除去不了废液中的胶体和疏水性染料。电化学法由于耗电量大,处理成本高,目前是不建议采用。生物法主要以好氧生物处理为主,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但是此方法对色度去除率不高。以上方法对于现场处理其投资都比较大。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826000.2)涉及一种着色探伤废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应用了臭氧氧化、吸附过滤及反渗透等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设备相对复杂,投资大,适合大量探伤工作,废水处理处理量大的场合。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着色探伤废水的处理试剂和方法。本发明在着色试剂的作用下,能高效去除废水中部分COD和色度,达到废水排放标准;同时过程中设备要求低、处理成本低、对环境无二次污染。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安全环保,投资运行费用小;采用的过氧化物和可溶性二价铁盐和铝盐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
利用本发明的处理试剂处理废水的原理如下:所选过氧化物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破坏着色探伤废水中有机染料的发色基团,过氧化剂又能分解为碳酸盐和过氧化氢,而过氧化氢易分解出氢氧根,溶液呈现碱性,铁盐又是很好的混凝剂,利用铁盐强的吸附性能,经过两者协同处理,可氧化大部分的有机物,并吸附大量的胶体和色素,最终絮凝沉淀。此过程反应周期短,能快速絮凝沉淀,色度接近无色透明,脱色效果好,COD去除尘率高,处理成本低,处理试剂可随着色探伤剂一起销售给用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介绍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着色探伤废水的处理试剂,按重量份数计,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过氧化物 1.0~5.0份,可溶性二价铁盐 0.1~0.3份,铝盐 0.6~4.0份;其中:过氧化物选自过氧化钙、过氧化钠或过氧碳酸钠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其由以下组分组成:过氧化物 2.0~4.0份,可溶性二价铁盐0.1~0.2份,铝盐0.6~2.0份。
本发明中,过氧化物的粒径在60目以下。
本发明中,可溶性二价铁盐为氯化亚铁、硝酸亚铁、硫酸亚铁中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中,铝盐为氯化铝或聚合氯化铝中一种或两种。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的处理试剂的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按照重量比110:1~90:1,向被稀释的着色探伤废水中加入处理试剂,搅拌30~60min,再静置1.0-5.0h,最后固液分离,向液体中加入稀酸调节体系pH至中性,达到废水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2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