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加油实验平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8451.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85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江国业;张梦忱;张勇;管雪婷;张家威;赵家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庞学欣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坪 加油车 飞机加油 管网系统 加油管线 实验平台 演示 油库 加油 直观 管线加油车 飞机模型 辅助建筑 回路系统 机场道面 加油平台 教学实践 静态展示 立体展示 物质条件 演示模型 装置设计 展示机 中航油 管网 廊桥 停机 展示 飞机 | ||
一种飞机加油实验平台装置。其包括加油平台、机坪加油管线模型、飞机模型、油库模型、加油车静态展示模型、机场道面辅助建筑模型、路线演示用加油车、加油流程立体展示模型和廊桥模型。本发明优点:本装置设计了包括机坪、管网、油库三个方面的设施,演示效果更好,演示更加全方位。设计了加油车静态演示模型,可以更加直观、具体细致地展示飞机在停机位由管线加油车加油这一过程。设计了机坪加油管线模型,展示了机坪管网系统分布的结构形式、管线中航油的走向以及构成的回路系统,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机坪管网系统,可为教学实践和公众参观示范创造物质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用航空教学专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飞机加油实 验平台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航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关系到 国计民生的服务性行业,肩负着建设民航强国的神圣使命,发展形势不容小觑。 2018年,我国民航业发展势头良好,据初步统计,2018年我国机场主要生产指 标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完成126468.9万 人次,较上年增长10.2%。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13842.7万人次,较上年 增长9.9%(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872.7万人次,较上 年增长6.0%);国际航线完成12626.1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3.0%。
完成飞机起降1108.8万架次,较上年增长8.2%(其中运输架次为937.3万 架次,较上年增长7.4%)。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1015.6万架次,较上年增 长8.3%(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19.7万架次,较上年增长 2.3%);国际航线完成93.3万架次,较上年增长7.3%。
大力推进容量受限机场建设,合理新建支线机场。届时作为机场配套设施之 一的供油系统数量也将有很大的提升。因此若能对机场供油系统以及机坪加油 流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验或模拟,无疑对供油系统的性能测试及飞机加 油过程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现有的机场飞机加油流程大多采用图文结合或视频讲解的方式来展 示。这种方法显然存在不足,即只能从平面上看到简单的流程,无法全面具体 地展示加油流程及加油所涉及的一系列设施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加油实验平台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加油实验平台装置包括加油平台、 廊桥模型、飞机模型、油库模型、加油车静态展示模型、机场道面辅助建筑模 型、路线演示用加油车、加油流程立体展示模型和机坪加油管线模型;其中, 加油平台为双层结构;油库模型和加油车静态展示模型分别位于加油平台的上 层右侧后部和前部;机场道面辅助建筑模型位于加油平台的上层左侧后部;飞 机模型位于加油平台的上层左侧前部,并通过廊桥模型与机场道面辅助建筑模 型相连;加油流程立体展示模型位于飞机模型的右侧,飞机模型右侧的道面用 于设置可移动的路线演示用加油车;机坪加油管线模型位于加油平台的下层,其上管线连接在油库模型和加油流程立体展示模型之间,由此构成机坪管网系 统,用于动态展示管网航油走向。
所述的加油平台采用亚克力材料制成。
所述的机坪加油管线模型中的管线采用PVC材料制成,内部装有有色液体, 并且管线外壁附有用于标识航空煤油流动方向的灯带,同时管线进出口处设有 阀门和流量计。
所述的路线演示用加油车和加油车静态展示模型使用光敏树脂经3D打印而 制成。
本发明提供的飞机加油实验平台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本飞机加油实验平台装置设计了包括机坪、管网、油库三个方面的 设施,可以更好地展示在机坪飞机加油过程中,从油库发油到运输再到加油整 个一系列的完整操作,所以演示效果更好,演示更加全方位立体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4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设备检修仿真培训方法
- 下一篇:外科止血打结训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