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测定水泥厂烟气氨逃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8606.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2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冯冬梅;宋华庭;吴建军;王焜;朱明秀;王君;陈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王艳丽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 水泥厂 具塞比色管 标准曲线溶液 用水定容 氨逃逸 待测液 靛酚蓝分光光度 柠檬酸三钠溶液 亚硝基铁氰化钠 次氯酸钠溶液 大型分析仪器 实验室分析 比色定量 检测分析 检测结果 着色深浅 准确度 水杨酸 吸收液 重现性 混匀 配制 检测 节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水泥厂烟气氨逃逸的方法,包括:向吸收液内通入水泥厂烟气,用水定容后得待测液;配制标准曲线溶液;将所述的待测液和标准曲线溶液分别置于不同的具塞比色管中,用水定容后,向各具塞比色管中依次分别加入水杨酸‑柠檬酸三钠溶液、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后混匀,然后将各具塞比色管于30~40℃中稳定2~4h,再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获得水泥厂烟气中氨的浓度。本发明利用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氨浓度,采用该检测分析方法不需借助大型分析仪器设备,简单、快速、准确,节约成本,具有明显实用性,适合于现场实验室分析;检测结果稳定,重现性好,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精度,拓宽了样品可测浓度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水泥厂烟气氨逃逸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氨是大气中唯一的碱性气体,可溶于水,与酸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的化学性质使其能够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NOX)反应生成硝酸铵、硫酸铵等二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是PM2.5的重要来源,影响空气质量,使环境恶化,因此,氨的排放控制值得关注。
随着我国水泥业的持续发展,氮氧化物引起的细颗粒和臭氧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还对人类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虽然目前我国的水泥厂脱硝技术和工艺逐渐国产化,但是在测量氨逃逸使用技术上还不是很成熟。目前,为了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国内的水泥厂脱销技艺主要是采用了SNCR工艺,但是这种脱硝技术实践不长,经验也不足,氨逃逸现象严重。因此,研究新的水泥厂脱销氨逃逸测量应用成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稳定、准确测定水泥厂烟气如SNCR工艺烟气氨逃逸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测定水泥厂烟气氨逃逸的方法,包括:
(1)向吸收液内通入水泥厂烟气,用水定容后得待测液;
(2)配制标准曲线溶液;
(3)将所述的待测液和标准曲线溶液分别置于不同的具塞比色管中,用水定容后,向各具塞比色管中依次分别加入水杨酸-柠檬酸三钠溶液、亚硝基铁氰化钠溶液和次氯酸钠溶液后混匀,然后将各具塞比色管于30~40℃中稳定2~4h,再根据着色深浅,比色定量,获得水泥厂烟气中氨的浓度。
所述的吸收液为浓度0.004~0.006mol/L的硫酸水溶液,经两次吸收,每次吸收时的吸收液的体积为30~50ml;优选的,所述的吸收液为浓度0.005mol/L的硫酸水溶液。
步骤(1)中,定容至100ml。
向吸收液内通入水泥厂烟气的流量为4~5L/min,通入时间为0.6~10min,水泥厂烟气采样属于恶臭源采样,每次吸收的吸收液体积为30~50mL,选择此流量及时间,是两个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气体采样泵为L/min,泵流量太大时,采样时间特别短时,流过30~50mL的吸收液时,氨气吸收不完全,会有部分来不及吸收就随气体排出吸收瓶外,在计算采样时间时,也会有一定误差,流量太大时误差太大。相反,气体采样泵流量太小时,气体吸收完全,但是采样时间会大大增长,在现场需要做多次采样的重复性实验,比较繁琐。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采样会间隔时间较长,也不利于后续采样后尽快分析的要求。采样流量4~5L/min时,气体流经吸收液的气泡较均匀,氨气吸收的比较完全,采样时间比较合理,尤其是在采样次数比较多时,有利于后续实验分析。优选的,向吸收液内通入水泥厂烟气的流量为5L/min,通入时间为3~5min。
步骤(2)中,采用氯化铵配制标准曲线溶液。
步骤(3)中,在具塞比色管中用水定容至10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