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塔式锅炉炉墙受热面布置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8631.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68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闫凯;杨涛;张翔;乌晓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31/08 | 分类号: | F22B31/08;F23M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受热面 炉墙 炉膛 塔式锅炉 超临界二氧化碳 布置结构 燃烧器区 受热 管排 锅炉 锅炉烟道烟气 平行布置方式 传热特性 分布特点 工质流程 螺旋布置 倾角螺旋 尾部烟道 烟道烟气 烟气流程 热负荷 水工质 主流 管内 二氧化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塔式锅炉炉墙受热面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工质流程所述炉墙受热面依次分为炉膛底部受热面、燃烧器区受热面、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燃烧器区受热面的管排以相对于锅炉烟道烟气主流方向一定倾角螺旋布置,炉膛底部受热面、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的管排采取相对于烟道烟气主流方向为螺旋布置的方式或平行布置方式。本发明充分考虑管内二氧化碳和水工质的传热特性差异,从塔式锅炉炉墙沿烟气流程热负荷分布特点出发,将塔式锅炉炉墙受热面(包含炉膛和尾部烟道包墙)分为4部分,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塔式锅炉炉墙受热面部分的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高效循环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塔式锅炉炉墙受热面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能源的日益匮乏是制约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因素,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传统水工质朗肯循环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在500~700℃时具有循环热效率高,能量密度大,系统简单紧凑,安全性好,不需要设置除氧、除盐、排污及疏放水设施等优势,可以在提升系统热功转换效率的同时降低投入成本。因此,开发超临界二氧化碳先进动力循环技术提高机组性能对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水蒸汽物性差异巨大。在锅炉中,相对于水/水蒸汽,超临界二氧化碳具有密度高,导热能力低,比热容低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在相同条件下,超临界二氧化碳较水/水蒸汽具有更差的传热能力。特别是对于锅炉的炉膛受热面,为了保证水冷壁管子材料的正常工作,就需要管内的二氧化碳具有更高的对流传热能力,即更高的管内流速。同时考虑到水工质锅炉的炉膛受热面内工质以液态形态存在,密度较大,而在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的炉膛中,工质以气态形态存在,其密度远小于水工质。综合以上两点,超临界二氧化碳锅炉炉膛受热面工质的压降显著高于水工质锅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保证受热面管子安全工作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受热面工质侧的阻力至关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塔式锅炉炉墙受热面布置结构,所述炉墙受热面布置于锅炉的炉墙内侧,炉墙受热面中的工质从锅炉炉膛底部引入,从锅炉顶部的四周炉墙引出,其特征在于,沿工质流程所述炉墙受热面依次分为炉膛底部受热面、燃烧器区受热面、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燃烧器区受热面的管排以相对于锅炉烟道烟气主流方向一定倾角螺旋布置,炉膛底部受热面、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的管排采取相对于烟道烟气主流方向为螺旋布置的方式或平行布置方式;。
优选地,所述炉膛底部受热面和所述燃烧器区受热面由燃烧器最下层一次风喷口中心线向下1.5m处分开,燃烧器设置于锅炉炉膛下部。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区受热面和所述炉膛中部受热面由距离锅炉炉膛最下端高度为0.5~0.7倍炉膛高度处分开
优选地,所述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由距离炉膛最下端高度为0.8~0.9倍炉膛高度处分开。
优选地,所述燃烧器区受热面的管排相对于烟道烟气主流方向的倾角不小于炉膛底部受热面、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的管排的倾角。
优选地,所述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的管排相对于烟道烟气主流方向的倾角小于所述炉膛中部受热面的管排的倾角。
优选地,炉膛下游的烟道空间中布置有尾部主受热面,额定工况下平均烟气温度为1000℃的烟道截面为锅炉炉膛和尾部的分界面,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依次经过炉膛和尾部主受热面,且烟道中的烟气主流方向保持不变。
优选地,额定工况下平均烟气温度为1000℃的烟道截面至炉膛最下端的距离为炉膛高度。
优选地,所述炉膛底部受热面、燃烧器区受热面、炉膛中部受热面和锅炉上部炉墙受热面之间的连接设置混合集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86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