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9049.2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1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韦江;程香平;张友亮;王德;康林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1C3/12 | 分类号: | C01C3/12;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马小星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昌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亚铁 氰化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同时滴加至亚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简单、材料环保、成本低廉、制备工艺参数可控、产物的性能稳定,且可规模生产;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尺寸为50~150nm,且所述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的结晶程度比外壳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亚铁氰化物一般具有特殊的颜色,常被用作染料(如亚铁氰化铁)。近年来,亚铁氰化物因其开放的微观结构也被用于储氢和二次离子电池电极、药物释放等领域。此外,研究人员发现亚铁氰化物在光学传感和生物成像检测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有别于块体材料的物化性质,制备纳米材料是目前科研界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由于核壳结构能够给材料带来更多的功能性,例如核壳结构的金、银、铜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可有效利用其表面增强拉曼效应检测生物大分子等。然而,传统的核壳结构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复杂,有些制备方法甚至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促进规模制备核壳结构纳米材料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物的性能稳定,可规模生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同时滴加至亚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
优选的,所述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亚铁氰化钾、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和氯化铝溶液中氯化铝的纯度不低于分析纯。
优选的,所述亚铁氰化钾溶液中亚铁氰化钾、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和氯化铝溶液中氯化铝的摩尔比为1:1:1。
优选的,所述滴加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速率为50~100rpm。
优选的,所述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铝溶液的滴加速率独立为0.05~0.08mL/s。
优选的,所述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铝溶液的滴加速率相同。
优选的,所述共沉淀反应的温度为25~30℃。
优选的,完成所述共沉淀反应后,将所得混合液进行超声分散。
优选的,所述超声分散的时间为30min。
优选的,完成所述超声分散后,将所得分散液依次进行静置、过滤和干燥,得到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将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铝溶液同时滴加至亚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共沉淀反应,得到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本发明所述方法工艺简单、材料环保、成本低廉、制备工艺参数可控,且可规模生产;
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的尺寸为50~150nm,且所述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为核壳结构,内核的结晶程度比外壳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在200nm分辨率下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核壳结构亚铁氰化银铝纳米材料在10nm分辨率下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04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