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降噪音的电磁继电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9072.1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9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姚茂松;王其亚;陈帅;彭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30 | 分类号: | H01H50/30;H01H50/36 |
代理公司: | 35204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连耀忠<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61000福建省厦门市集***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芯 衔铁 闭合 电磁继电器 降低噪声 结构改进 衔铁吸力 闭合时 降噪音 变窄 断开 极面 适配 预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噪音的电磁继电器,包括铁芯和衔铁,且铁芯和衔铁分别装在相适配的位置,其中,衔铁的用来与铁芯的极面相闭合的面为平面;所述铁芯中,在沿着铁芯的长度方向,设有一段截面相对变窄结构;所述铁芯的极面处,设有预置深度的第一凹槽。本发明通过对铁芯以及衔铁的结构改进,使得该电磁继电器,在衔铁向铁芯闭合时能够降低铁芯对衔铁吸力,进而降低噪声;而在衔铁与铁芯闭合的位置,铁芯对衔铁的保持力也不会减弱,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衔铁本应于铁芯闭合却断开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噪音的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在现有技术的大电流电磁继电器中,因为电磁继电器的负载比较大,电磁继电器的吸力也比较大,衔铁重量大,所产生的加速度也大,因而在衔铁与铁芯闭合时,也造成了电磁继电器有较大的噪声。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继电器,是通过在轭铁上挖槽,以增大磁阻,减小磁路的总磁通,进而降低铁芯对衔铁吸力,使衔铁、触点闭合速度降低,进而降低噪声。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电磁继电器,由于铁芯对衔铁吸力降低,因而在衔铁与铁芯闭合的位置,铁芯对衔铁的保持力也相应的减弱,如果衔铁的反力大于铁芯对衔铁的吸力,则会发生衔铁本应于铁芯闭合却断开的问题,从而造成电磁继电器无法正常使用的弊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可降噪音的电磁继电器,通过对铁芯以及衔铁的结构改进,使得该电磁继电器,在衔铁向铁芯闭合时能够降低铁芯对衔铁吸力,进而降低噪声;而在衔铁与铁芯闭合的位置,铁芯对衔铁的保持力也不会减弱,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衔铁本应于铁芯闭合却断开的弊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噪音的电磁继电器,包括铁芯和衔铁,且铁芯和衔铁分别装在相适配的位置,其中,衔铁的用来与铁芯的极面相闭合的面为平面;所述铁芯中,在沿着铁芯的长度方向的预置位置,设有一段截面相对变窄结构,以增大铁芯磁阻,减小通过铁芯的总磁通,进而降低对衔铁的吸力;所述铁芯的极面处,设有预置深度的第一凹槽,以降低衔铁闭合靠近铁芯时的电磁力,减小衔铁运动加速度,进而降低衔铁接触铁芯时的噪声;并减小衔铁与铁芯的极面相闭合时铁芯极面与衔铁的接触面积,提高极面磁通密度,进而提高衔铁与铁芯在闭合处的保持力。
在衔铁刚开始闭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相对于衔铁与铁芯极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小,第一凹槽的槽面起极面的作用,保证了衔铁闭合前期磁吸力不变,使衔铁能够可靠地向铁芯移动;而在衔铁与铁芯接触闭合时,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相对于衔铁与铁芯极面之间的间隙比较大,第一凹槽的槽面不能起极面的作用,从而减小了铁芯极面与衔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衔铁与铁芯在闭合处的保持力。
所述第一凹槽的预置深度为不大于0.2mm,以避免衔铁在打开状态下,第一凹槽内的槽面被忽略,而造成铁芯吸力小,衔铁与铁芯无法闭合;所述第一凹槽的预置深度为不小于0.1mm,以避免衔铁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凹槽内的槽面不被忽略,而造成铁芯与衔铁的接触面积没有变小,衔铁与铁芯闭合保持不住。
所述铁芯中,在预置位置处设有穿透铁芯的相对的两面的通孔,以使铁芯的所述预置位置处的这一段为所述截面相对变窄结构。
所述铁芯中,在预置位置处设有对应在铁芯的宽度或厚度的两边的第二凹槽,以使铁芯的所述预置位置处的这一段为所述截面相对变窄结构。
所述第一凹槽为一个,该第一凹槽设在所述铁芯的极面的中部。
所述第一凹槽为两个,两个第一凹槽分别设在所述铁芯的极面的两侧边。
所述铁芯的极面还设有打扁加宽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宏发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