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染色剂二甲苯苯胺在蓟马类昆虫膜饲喂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39402.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魏辉;田厚军;陈艺欣;林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K50/90 | 分类号: | A23K50/90;A23K20/179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染色剂 二甲苯 苯胺 蓟马类 昆虫 饲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染色剂二甲苯苯胺在蓟马类昆虫膜饲喂中的应用。具体步骤是将二甲苯苯胺生物染色剂粉末溶于pH值7.0~7.4的0.01mol/L的磷酸缓冲液,得到1~10mg/ml生物染色溶液,对单管饲养的蓟马若虫进行膜饲喂从而获得染色的蓟马若虫。本发明以二甲苯苯胺作为蓟马类昆虫膜饲喂时指示剂,可以非特异性地结合生物体蛋白,在安全浓度下能为准确判断蓟马类昆虫取食提供直接证据,快速便携的建立蓟马类害虫RAN干扰技术体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昆虫生物体染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染色剂二甲苯苯胺在蓟马类昆虫膜饲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属于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蓟马属(Thrips)。棕榈蓟马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世界性海关检疫害虫,可危害600多种植物,对多种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危害更为严重。上世纪七十年代棕榈蓟马首次在我国的台湾地区被发现,此后在广东、湖南、四川、云南、西藏、山东、北京等地区相继发生危害。
当前对于蓟马饲养方面的研究较少,仅限于基因克隆,蛋白诱导表达及基因时空分布等基础研究,而对于膜饲喂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发明应用二甲苯苯胺作为蓟马膜染色指示剂的研究也属于首创。二甲苯苯胺作为一种生物染色剂,别名二甲苯青FF;二甲苯蓝,分子式:C25H27N2NaO6S2,外观(性状)为蓝黑色粉末,纯度约75%(图1所示)。二甲苯苯胺在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中属于毒性极小的物质,可作为氧化还原指示剂(橙黄色~黄色)、核酸电泳指示剂或生物染色剂,但是在使用量上需要做好准确的控制,以免对昆虫发生毒害作用,影响科学研究。
本发明结合二甲苯苯胺生物染料的优势--可以非特异性地结合生物体蛋白,将生物染料对昆虫生命特征的影响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发明人综合考虑了二甲苯苯胺应用于指示蓟马膜饲喂的效果,成功地解决了蓟马膜饲喂过程中取食低率导致饲喂效果差的问题,推动荧光标记分析技术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生物染色剂二甲苯苯胺在蓟马类昆虫膜饲喂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为蓟马类害虫染色标记提供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膜饲喂方法在蓟马类等锉吸式口器昆虫取食效果的评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染色剂二甲苯苯胺在蓟马类昆虫膜饲喂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二甲苯苯胺生物染色剂粉末溶于0.01mol/L的磷酸缓冲液中,得到不同浓度的生物染色溶液;
(2)将所述步骤(1)中生物染色溶液对蓟马若虫进行膜饲喂,在25±2℃,湿度75%,光照 14L:10D,条件下饲喂24h,得到染色的蓟马若虫;
(3)用显微镜将所述步骤(2)中标记蓟马若虫的染色情况进行拍照成像。
所述0.01mol/L磷酸缓冲液的pH值为7.0~7.4。
所述蓟马若虫的虫龄范围为1龄~2龄。
所述生物染色溶液的浓度为1-10mg/ml 。
按照所述步骤(2)中蓟马的获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蓟马若虫饥饿处理2h后,用毛笔挑至双面开口的饲养管中,两端都用Parafilm膜封口,将其中一端滴加配置好染料溶液后再用Parafilm膜覆盖保湿。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4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