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39576.3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3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坤荣;龙发勇;李斌;匡敏军;彭骞;王克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43101 | 代理人: | 刘政旺 |
地址: | 421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出料冷却 塑料回收装置 塑料 塑料挤出机 切断机构 融化 颗粒状固体 固体塑料 回收利用 连续条状 输出颗粒 塑料回收 依次连通 喷嘴 出料端 进料斗 排出 打印 回收 输出 应用 | ||
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包括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出料冷却机构及切断机构;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及出料冷却机构依次连通;切断机构设在出料冷却机构的出料端处,以切断出料冷却机构排出的连续条状塑料。废弃塑料回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废弃塑料回收装置。本发明实现了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从进料斗投入废弃塑料,便可从喷嘴输出颗粒状固体塑料,输出的颗粒状固体塑料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或3D打印的原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出量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回收利用垃圾已经成为了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其中,不可降解的塑料是组成垃圾最主要的成分,而塑料废弃品在自然条件下不容易被分解,所产生的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压缩深埋地下的处理方式占用空间较大,降解速度缓慢,回收利用率为零,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废弃塑料垃圾量的处理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它解决了传统的废弃塑料垃圾回收利用难的问题,它以废弃塑料做为原材料,可产出符合工业应用的颗粒状塑料原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包括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出料冷却机构及切断机构;粉碎融化机构、塑料挤出机及出料冷却机构依次连通;切断机构设在出料冷却机构的出料端处,以切断出料冷却机构排出的连续条状塑料。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粉碎融化机构包括进料斗、破碎滚筒组、驱动组件和电热板;进料斗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进料斗在内腔下端靠近出料口处设有用于过滤杂质的筛板;破碎滚筒组包括两个滚筒,滚筒外壁上均布有多个钉齿,两个滚筒分别通过转轴安装在进料斗的内腔中,两个滚筒之间设有条形间隙;驱动组件设在进料斗外并与两个滚筒的转轴关联,以驱动两个滚筒同步反向转动;电热板倾斜设在进料斗的内腔中,并位于破碎滚筒组的下端,其与进料斗的内腔之间形成下落口。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驱动组件包括电机A、齿轮A及齿轮B;电机A安装在进料斗的外壁上,并通过联轴器与滚筒的转轴连接;齿轮A和齿轮B分别安装在两个滚筒的转轴上,且相互啮合。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出料冷却机构包括管壳式换热器、水泵、水箱、喷嘴及冷却管;管壳式换热器内设有互不连通的管程腔体和壳程腔体,管程腔体在管壳式换热器外壁上设有管程入口和管程出口,壳程腔体在管壳式换热器外壁上设有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水泵一端为进水端,另一端为出水端;水箱外壁上设有连通至其内腔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连通,出水口与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喷嘴呈两端开口的管形,其一端为进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冷却管螺旋盘绕在喷嘴上,其两端分别与管壳式换热器的管程入口及水泵的出水端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出料冷却机构还包括设在喷嘴两侧相对布置的冷却风扇。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塑料挤出机一端设有进口,另一端设有出口,塑料挤出机的进口与进料斗的出料口连通,塑料挤出机的出口与喷嘴的进料端连通。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切断机构包括电机B和安装在电机B的机轴上的切刀,切刀正对喷嘴的出料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废弃塑料回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废弃塑料回收装置;回收废弃塑料之前,先进行以下几项操作:
a、启动电热板,进行预热;
b、启动电机A,使破碎滚筒组的两个滚筒同步反向转动;
c、为塑料挤出机通电,使其待机;
d、启动水泵,使冷却介质在冷却管中流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华大学,未经南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395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