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联用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0018.9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5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郭雪峰;李渝;周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张函;王春伟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联用 检测 | ||
1.一种光电联用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光学系统和电学系统;
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包括:正置荧光显微镜(1)、激光器(2)和采集器(3);
所述电学系统包括:探针单元、电信号放大器和触发件;
所述探针单元包括:第一探针(4)和第二探针(5);
所述激光器(2)产生的激光通过所述正置荧光显微镜(1)的物镜聚集在待检测样品(6)上,以激发所述待检测样品(6)产生荧光信号,所述待检测样品(6)为生物大分子;
所述待检测样品(6)通过分子桥化合物固定于功能化器件表面上;所述功能化器件包括具有纳米间隙的石墨烯器件或点功能化修饰的硅基器件;
所述采集器(3),用于采集所述正置荧光显微镜(1)输出的所述待检测样品(6)的荧光信号;
所述第一探针(4)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二探针(5)的输入端分别用于与固定有所述待检测样品(6)的所述功能化器件两端的电极连接;
所述第一探针(4)的输出端与所述电信号放大器(7)的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二探针(5)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件(8)电连接;
所述电信号放大器(7)的输出端与所述触发件(8)电连接;
所述触发件(8)用于接收、保存经所述电信号放大器(7)放大的电信号,当所述触发件(8)接收到所述电信号放大器(7)放大的电信号时触发所述激光器(2),以使所述激光器(2)产生激光;触发件(8)用于负责接收所述电信号和控制所述激光器(2)发射激光达到同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仪还包括:第一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触发件(8)电连接;
所述触发件(8)还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接收的电信号;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展示所述触发件(8)所发送的电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对所述触发件(8)发送的电信号进行拟合处理,得到拟合后的电信号曲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3)包括:电荷耦合器和光信号放大器;
所述电荷耦合器用于采集所述正置荧光显微镜(1)输出的荧光信号,并向所述光信号放大器输出荧光信号;
所述光信号放大器与第二终端电连接,以展示所述光信号放大器输出的荧光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处理所述光信号放大器输出的荧光信号,并利用预先采集的明场图像所包含的光信号与所处理的荧光信号,提取荧光信号中相对所述明场图像边界所对应的荧光点,并利用所述荧光点构造边界曲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置荧光显微镜(1)包括:照明光源(11)、第一滤色镜(12)、第二滤色镜(13)、第一球面透镜(14)、第二球面透镜(15)、二色镜(16)和反射镜(17):
其中,所述第一滤色镜(12)的入光侧置于所述激光器(2)和所述照明光源(11)的发射光侧,用于接收所述激光器(2)和所述照明光源(11)发射的光信号;
所述第一球面透镜(14)置于所述第一滤色镜(12)的出光侧,且位于所述二色镜(16)的入光侧;
所述二色镜(16)位于所述第二球面透镜(15)的入光侧和所述待检测样品(6)之间,用于反射经过所述第一球面透镜的激光至所述待检测样品(6)上,并透射所述待检测样品(6)产生的荧光信号;
所述反射镜(17)置于所述第二球面透镜(15)的出光侧,且位于所述第二滤色镜(13)的入光侧;用于反射所述第二球面透镜输出的荧光信号至所述第二滤色镜(13);
所述第二滤色镜(13)用于输出反射镜(17)反射的荧光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置荧光显微镜(1)还包括:光强均化器(18);
所述光强均化器(18)置于所述激光器(2)和所述照明光源(11)的发光侧,且位于所述第一滤色镜(12)的入光侧,用于均匀照明光源(11)发射的光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01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