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排气减震鞋底及其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0029.7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3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唯 |
主分类号: | A43B13/14 | 分类号: | A43B13/14;A43B13/18;A43B7/08;B29D35/14;B29D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皇甫韵啸 |
地址: | 316199 浙江省舟山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进气区 排气区 内腔 管道结构 制造工艺 拱形 排出 排气 湿气 隔热保温 通气管道 鞋底加工 整体使用 脚尖处 通气量 最大化 底片 抗压 贴层 余热 脚跟 储存 加工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减震鞋底及其制造工艺,涉及鞋底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包括贴层和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腔和底片,内腔包括进气区、工作区和排气区,进气区位于脚尖处,进气区的下侧为工作区,工作区的下侧为排气区,排气区位于脚跟处,本发明中的双拱形的管道结构使鞋底达到了最大化的通气量,不断的使鞋内气体排出鞋外,让鞋内的环境恒温、干燥,可以排出多余热量和湿气,通气管道的设计也可以利用气体的余热保持内腔的温度,达到储存热量和隔热保温的作用,通过加工成双拱形的管道结构又大大提升了鞋底的抗压减震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整体使用效果和舒适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底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排气减震鞋底及其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这种生活必需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鞋功能过于单一,鞋内部的气体不能及时排除使鞋内潮湿,滋生出细菌使足部生脚癣、皮肤病等对人们的健康不利,而换气鞋垫因其自身厚度限制设置空间,影响换气效果,所以换气鞋底就孕育而生了。
虽然现有的鞋底在换气的设计上都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设计出的一些成品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许多换气鞋底一味的追求排气效果而忽视了鞋底的舒适性,导致穿起来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就为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减震鞋底及其制造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减震鞋底,包括贴层和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内腔和底片,内腔包括进气区、工作区和排气区;
进气区位于脚尖处,贴层上对应进气区的位置设置有进气孔,进气区的内部为进气空腔,进气空腔的一侧与进气通道相连通;
进气区的下侧为工作区,工作区的内部设置有进气阀、排气阀和隔板,通过两个气阀的导流,使气体在鞋底内流动。这样可以利用鞋内的热空气的余温进行保温,也会使热气体在鞋底内通过循环逐渐冷却凝液,从而使鞋底内的气体体积变小,使鞋底主动的去从进气口吸进鞋内的热气,形成自主呼吸,隔板之间形成回旋状的通气管道,各个通气管道相互贯通形成空气回路,空气回路与进气通道之间通过进气阀相连通;
工作区的下侧为排气区,排气区位于脚跟处,排气区内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与空气回路之间通过排气阀相连通,排气区内还设置有阻隔排气区和工作区的隔断,排气区的侧面贯穿设置有排气管道,排气管道的一端与排气通道连接,排气管道的另一端贯穿本体与外界连通,相对于传统的单孔排气,因为鞋内是会持续产出湿热气体的,传统的单孔排气结构不能有效进行排出,会在鞋底内淤积凝液的水珠,使鞋内越来越湿,而本发明中设有排气管道,且设置在靠近后脚跟部位,这里是鞋子内部和外界空气可以直接接触的位置,有利于气体的排出。
优选的,进气阀和排气阀均为单向阀,根据安装的单向阀的形态不同,单向阀安装处分别为通气管道内及通气管道内设立的墙围上,由于各类鞋子大底的材质不同,气阀的材料形态也不同,方形大气阀可以直接安置在通气管道内,圆形的小气阀则采用在通气管道内设立墙围,并在墙围上根据气阀大小钻孔的方式安放,这样就给气阀留出了非常大的开合空间,相对于气阀直接塞进管道的,单向气阀一般设有阀盖来阻挡回气,但是阀盖一定程度也会阻碍排气,直接塞进管道的设置,空间限制注定了气阀的排气量无法最大化。同时,本发明中的气阀是整体的软体结构,可形变回弹。
一种排气减震鞋底的制造工艺,通过上下两部分(将内腔平分为上下两部分,两部分分别和上方的贴层以及下方的底片一体印模)单独印模,两部分的通气管道处均印制呈拱形结构,再通过硫化粘接使内腔的各个通气管道形成双拱形的管状结构,鞋底是上下两部分硫化粘接在一起的,相当于上方的一个拱形结构和下方的拱形结构黏合而成,且每个通气管道都紧紧排列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承压能力可以达到最大化,在脚掌挤压过后,具有非常强的回弹能力,可以形成一个非常大的通气量,将鞋内的气体主动吸进鞋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唯,未经王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