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浏览器的智能账密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0202.3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水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网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浏览器 智能 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浏览器的智能账密管理系统,包括登录模块、备份模块、身份识别模块、通信模块、浏览器监控模块、设备识别模块、本地存储模块,云存储端,可实现使用一个管理账户来管理所有的账密的自动填写。用户无需记忆数量繁多的账户和密码,通过一个账户即可轻松的管理和使用。用户无需在多个浏览器之间共享数据,所有的浏览器均通过浏览器监控模块实现账密数据的填写,实现多浏览器之间的账密数据共享,可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实现账密数据的自动填写;实现多设备之间的账密数据共享,安全性高,使用方便。账密数据只保留在默认私人设备中,可有效避免数据在网上泄露,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账密信息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浏览器的智能账密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使用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时,常常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以实现各种网站的账户登录,而每个网站的数据并不相同,因此就需要注册多个账户,出于安全性考虑,往往需要设置不同的账号和密码,而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账号和密码对应不上或是遗忘,找回密码的操作十分繁琐,且耗时较长,现有的方法是通过浏览器的缓存进行记录账号和密码,而这种方式在遇见需要使用多个浏览器的情况或是多个设备之间切换使用时并不方便,因为各个浏览器和各个设备之间的数据相互独立,因此无法将账密数据进行共享,需要切换浏览器或设备才能实现账密自动写入,造成使用不便,因此在使用浏览器上网时,体验较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多浏览器,多设备之间的账密数据共享和自动填写问的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浏览器的智能账密管理系统。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解决用户需要多浏览器之间账密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
(2)如何解决多设备之间账密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浏览器的智能账密管理系统,包括登录模块、备份模块、身份识别模块、通信模块、浏览器监控模块、设备识别模块、本地存储模块,云存储端;
其中,所述登录模块用于登录管理账户以及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引导用户注册用于账密管理的管理账号,所述备份模块用于账密数据的同步和备份,所述身份识别模块用于录入和识别用户的生物信息;所述通信模块用于数据的传输;所述设备识别模块用于将装有该系统的设备进行识别并分为默认私人设备、临时私人设备和公共设备;所述浏览器监控模块用于对用户打开的浏览器和浏览的内容进行监控,在需要填写账密时,根据用户的账密数据,进行自动填写;所述本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使用该设备的所有用户的账密数据;所述云存储端用于临时存储所有用户的账密数据;
所述登录模块在注册时,提示用户输入用于登录的管理账号、密码以及通过身份识别模块录入的生物信息,并在本地存储模块中划分一管理账户分区用于存储该用户的账密数据,且在完成注册后,提示用户绑定两个装有该系统的私人设备,绑定完成后将这两个设备标注为默认私人设备,在用户使用该系统时,通过身份识别模块判断是否存在该用户的账户信息,若存在,则自动登录该用户的管理账户,若不存在则提示用户进行注册;
所述设备识别模块在用户使用一设备登录管理账户时,设备识别模块获取该设备的标注以及本地存储模块的分区情况,若该设备为默认私人设备,则不进行标注变更,若该设备不属于默认私人设备且存在多个管理账户分区,则将该设备标注变更为公共设备,若该设备不属于默认私人设备只有该用户的管理账户分区,则将该设备标注变更为临时私人设备;
所述备份模块在用户输入未存储过的账密时,记录当前页面的网址、登录的管理账户、输入的账号和密码,作为账密数据,并存储至本地存储模块中对应的管理账户分区中,在更新账密数据后,将账密数据经通信模块上传至云存储端,在默认私人设备上登录管理账户后,从云存储端获取更新后的账密数据并替换本地的账密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网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网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2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攻击防御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