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0502.1 | 申请日: | 2019-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58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潘凤林;潘一铭;郭馥林;潘新杨;潘国庆;潘连庆;潘静波;郭增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凤林 |
主分类号: | F03B13/18 | 分类号: | F03B13/18;F03B11/00;F03B15/02;F04B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丁彦峰;贺亚明 |
地址: | 2611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浪能 波浪能利用装置 安装平台 倾斜框架 能源综合利用 一体化系统 低成本 减震器 太阳能利用装置 风能利用装置 动态过程 活动安装 连杆连接 连续过程 橡胶阻尼 压缩空气 并网 滑轮 冷能 吸波 储存 海岸 膨胀 压缩 释放 能源 吸收 保证 | ||
1.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安装在海岸上的倾斜框架(1)和设置在倾斜框架(1)上的安装平台(2),所述倾斜框架(1)和安装平台(2)之间通过橡胶阻尼减震器(3)连接,所述安装平台(2)上通过滑轮活动安装有波浪能利用装置(4),所述波浪能利用装置(4)通过连杆(5)连接有吸波器(6),所述波浪能利用装置(4)通过并网的方式连接有风能利用装置和太阳能利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波浪能利用装置(4)包括初级高能压缩空气装置(9)、热水产生装置(10)和热蒸汽产生装置(11),所述初级高能压缩空气装置(9)通过连杆(5)与吸波器(6)连接,且所述初级高能压缩空气装置(9)分别通过循环水道(13)与热水产生装置(10)和热蒸汽产生装置(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高能压缩空气装置(9)包括气缸(901),所述气缸(901)的活塞杆(902)上设置有高能气压弹簧压缩装置(903),且在活塞杆(902)外端通过连杆(5)与平行于海岸线的吸波器(6)连接,所述气缸(901)通过排气管道(904)连接有储气装置(905),所述储气装置(905)通过钢套真空管道(906)将压缩空气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产生装置(10)和热蒸汽产生装置(11)均由密封金属腔(14)组成,所述密封金属腔(14)内通过循环水管(13)与气缸(901)连接并将气缸(901)内反复压缩空气的热量带出分别用于产生热水和高温蒸汽,两个所述密封金属腔(14)上分别通过热水管道(15)和蒸汽管道(16)将产生的热水和蒸汽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器(6)包括呈Y字型由下至上逐步呈收缩状态并形成收缩通道(601)的左立面、右立面、后立面以及上顶面和下顶面,左立面和右立面之间以及上顶面和下顶面之间均设有用于调节位置的顶升装置(602),所述活塞杆(902)设在收缩通道(601)背面,所述活塞杆(902)的功率和顶升装置(602)之间通过闭环反馈控制系统调整各立面和顶面之间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包括三级反馈控制系统和设置在吸波器(6)上的冲击压力传感器(1702),根据冲击压力传感器(1702)获得的传感数据分析获得调整执行指令,再将调整执行指令对应发送至相应的三级反馈控制系统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得冲击压力保持恒定,所述三级反馈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具体为:
第一级,在倾斜框架(1)和安装平台(2)之间还设置风能利用装置(7);
第二级,在活塞杆(902)上设置可上下移动的推动机构(8);
第三级,在吸波器(6)的立面上设置有用于调整海水进出量的电动阀门(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2)包括岸基式、固定式、自升式或半潜式,其中,岸基式、固定式、自升式均为近岸设置,安装方向始终迎向波浪方向,半潜式配备全自动动力装置和停泊及定位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海浪能的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能利用装置(4)、风能利用装置和太阳能利用装置通过并联或者串联的方式组合形成多级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凤林,未经潘凤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050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