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1725.X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4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生;吴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18 | 分类号: | A61K47/18;A61K4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4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美拉德反应产物 口服药物 制备 麦芽糖 葡萄糖 口服吸收率 吸收促进剂 氨基丁酸 苯丙氨酸 旁路途径 异亮氨酸 重量份数 混合物 丙氨酸 蛋氨酸 脯氨酸 甘氨酸 混合机 精氨酸 赖氨酸 酪氨酸 亮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原料组 脂溶性 组氨酸 缬氨酸 果糖 吸收 加热 细胞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原料组分为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氨基丁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将上述组分按一定重量份数,加入混合机混合8~10分钟,成混合物,在80~220℃的温度下加热4~40 min,得到美拉德反应产物。该方法所制备的美拉德反应产物能够作为口服药物吸收促进剂提高极性大、脂溶性差、分子量大的药物或者以细胞旁路途径吸收为主的药物的口服吸收率,在口服给药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口服给药因其具有服用方便、安全有效、生产成本较低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药物疗法最常采用的给药方式。口服药物需经胃肠道黏膜吸收,对于一些极性大、脂溶性差、分子量大的药物,由于其不易通过生物膜,难被胃肠道吸收而导致生物利用度差,限制了其口服应用。为了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除了改变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以提高其透膜能力或改善其溶解特性的外,另一途径是改善膜的特性以提高药物的膜透过性。
有研究报道,吸收促进剂可提高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很多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天然或合成的辅料是目前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包括各种表面活性剂、生物粘附性高分子、螯合剂、氨基酸的衍生物、环糊精等,其机理是非特异性的,一般涉及跨细胞通道和细胞旁路途径,也可以通过影响细胞紧密连接的完整性和(或)外排系统的功能来增加药物的透过率,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但这些吸收促进剂自身对人体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因此,低毒高效的口服吸收促进剂成为研究的热点。
美拉德反应是发生在还原糖与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等含有游离氨基的化合物之间的非酶促褐变反应,其产物被称为美拉德反应产物(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下文中简称为MRPs)。可以发生美拉德反应的反应物种类繁多,获得的产物也多种多样,相应也具有各种不同的性质和生物活性。有研究表明,美拉德反应产生的类黑精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抗菌等药理活性及金属离子络合特性,而细胞紧密连接结构中含有特定的蛋白质和二价金属离子,因此,MRPs可以通过与细胞紧密连接上的二价金属离子络合来影响细胞紧密连接的完整性,从而提高肠道细胞对药物的透过率。
虽然MRPs具有潜在的广泛用途,但未见其作为药物口服促吸收剂的应用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RPs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这种MRPs作为口服药物吸收促进剂的用途,以提高极性大、脂溶性差、分子量大的药物或者以细胞旁路途径吸收为主的药物的膜透过性,促进此类药物吸收,增加此类药物生物利用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MRPs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取一定重量份数的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氨基丁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原料,加入混合机混合8~10分钟,成混合物;
(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物均匀平铺于玻璃板上,一定温度和时间持续加热,经美拉德反应得到MRPs。
优选的,步骤(1)所述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
果糖 20~40 份
葡萄糖 20~40 份
麦芽糖 20~35 份
甘氨酸 0.2~0.4 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医药大学,未经江西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17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