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频谱伞罩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2262.9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1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博;赵宏志;宋长庆;裴仁帅;唐友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1/525 | 分类号: | H04B1/525 |
代理公司: | 成都巾帼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0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频谱 射频 干扰 抑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频谱伞罩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对通过通信接收机的第一输入端进入的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至干扰信号重建模块;干扰信号重建模块从频率、时间、幅度、相位四个维度对本地重建干扰信号进行补偿,同时根据影响对补偿后的重建干扰信号进行功分器补偿和合路器补偿;第二信号转换模块将补偿完成后的信号通过通信接收机的输出端和放大器输入至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本发明提供了对接收射频信号的有效处理架构,可以实现将自干扰射频信号抑制到接收通道的动态范围以内,以防止接收通道饱和;伞罩自干扰的抑制不受通信信号的类型制约,可以与任何已有的通信链路相结合,兼容性较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频谱伞罩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频谱伞罩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爆炸性增长的无线通信业务与日益短缺的电磁频谱之间的矛盾驱动着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的变革。当电磁频谱伞罩大功率电子系统开机工作时,产生的同时同频干扰信号的辐射功率远超过己方电台接收机的灵敏度,严重时直接阻塞接收机的设备前端,造成这些设备接收中断。
目前学术界给出的自干扰抑制技术可以分为三类:空域隔离、射频自干扰抑制和数字自干扰抑制,其功能与关系如下:
(1)空域隔离:指收发机共用天线条件下环形器的收发端口之间的隔离或者收发天线分离条件下天线之间的自由空间衰减,提供了初步的自干扰抑制,避免了射频自干扰抑制电路工作于大功率状态而引入非线性畸变;
(2)射频自干扰抑制:工作在接收通道前端,将自干扰信号一直到接收通道的动态范围以内,以防止接收通道饱和,进而保证数字自干扰抑制正常工作;
(3)数字自干扰抑制:工作于数模转换器和解调器之间,将自干扰信号抑制到底噪以下以避免解调性能下降。
本申请聚焦于射频域自干扰抑制,研究实现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与系统,重点研究实现射频自干扰抑制的实施架构与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磁频谱伞罩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及系统,可以实现将自干扰信号抑制到接收通道的动态范围以内,以防止接收通道饱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频谱伞罩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方法,基于通信接收机和外围电路,所述外围电路包括接收天线、功分器、延时器、合路器、衰减器和放大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功分器、合路器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并设定延时器的延时量;
接收天线接收包括通信信号和自干扰信号在内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信号通过功分器的第一输出端和衰减器发送至通信接收机的第一输入端,同时通过功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延时器发送至合路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自干扰信号为根据伞罩干扰基带序列y(n)产生的信号;
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对通过通信接收机的第一输入端进入的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至干扰信号重建模块;干扰信号重建模块从频率、时间、幅度、相位四个维度对本地重建干扰信号进行补偿,同时根据所述影响对补偿后的重建干扰信号进行功分器补偿和合路器补偿;第二信号转换模块将补偿完成后的信号通过通信接收机的输出端和放大器输入至合路器的第二输入端;
合路器将两路信号合成后得到射频干扰抵消后的信号,并输入至通信接收机的第二输入端进行后续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功分器、合路器对输入信号的影响包括:
在不接功分器、延时器和合路器的情况下,从接收天线A输入任意已知信号RA(t)并从通信接收机的第一输入端进入,经过第一信号转换模块后得到信号RA(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2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雷达收发器芯片
- 下一篇:一种高动态大频偏直扩信号的频率搜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