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341.X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24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纪梁;刘华博;张艳华;赵轩;孙奇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60 | 分类号: | A01G18/6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和律师事务所 44298 | 代理人: | 董前进 |
地址: | 453002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台 顶轮 弧面 菌棒 套筒 槽轮间歇运动机构 转动 打孔装置 木柱 打孔 钻头 周期性运动 周期性重复 打孔效率 弹簧顶块 复位弹簧 过程结束 间歇转动 菌类种植 完整周期 运动行程 轴线方向 转动周期 导向套 连接杆 凸台顶 工作台 复位 驱动 运转 | ||
本发明涉及菌类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其中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驱动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弧面凸台顶动顶轮使得顶轮带动连接杆沿径向方向向木柱或菌棒轴线方向推动,钻头对木柱或菌棒进行打孔,转动之前顶轮处于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在此转动周期过程结束时,凸台套筒转动使得顶轮处于下一个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凸台套筒转动使顶轮从上一个弧面凸台高点的位置到下一个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钻头复位。这是一个整个装置完整周期的运动行程,整个装置不停运转,无限制周期性重复此周期性运动行程,打孔效率高,简单方便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菌类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木耳、蘑菇等菌类通常是人们喜欢的食物。然而野生菌类往往生长在腐朽的木材上,菌类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制出人工培养菌类的方法,通过模拟菌类生长环境,在菌棒上种植菌丝,将菌棒放置在模拟环境中使菌类生长,菌类长成后即从菌棒上采菇。在食用菌培育中,一般将菌料装入袋中形成菌棒,或者直接使用木柱作为生长根基。一方面在长出菌类之前,为了使得菌类在木柱或菌棒上生长地更加均匀,需要对其打孔,打孔要求也是尽量均匀一致。另一方面在菌棒产出二、三茬后,因吸水和蒸发,菌棒重量明显下降,水分严重缺乏,使得菌类产量明显降低。此时,需给菌棒进行补水,以利菌棒继续出菇。菌棒需反复补水,才能使出菇菌料完全出菇,从而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目的。菌棒补水方法多种多样,生产上常用浸泡法。浸泡法是在菌棒上打若干孔,放入水池中浸泡,至含水量达到要求后捞出。浸泡池浸泡补水法,补水效果好,浸水均匀透心,吸水快,出菇集中。
常用的菌棒打孔方式为铁针扎孔和电钻钻孔,铁针扎孔为人工手持铁针在菌棒上进行扎孔,电钻钻孔通常为人工手持手枪钻对菌棒进行钻孔,这两种打孔方式在打孔时均会出现菌棒断裂或碎裂的现象,断裂或碎裂的菌棒无法继续使用,这造成了大量的菌棒被废弃,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生产成本很高。打孔时菌棒会断裂的原因是因为不管是用铁针还是电钻在插进菌棒时对菌棒内部的挤压较大,造成菌棒内部结构被损坏,产生裂纹导致菌棒断裂或碎裂。中国发明CN 105409588 A提供了菌棒打孔机构,其仅具有打孔功能,不具有上料和下料功能,需要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操作,只有一个钻头,需要人工不断地调整菌棒的位置形态,因此不仅耗费人力,而且打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孔效果较高的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全自动菌棒打孔装置,包括:工作台、凸台套筒、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槽轮间歇运动机构;打孔导向套设置在工作台上,凸台套筒套设在打孔导向套上,槽轮间歇运动机构设置在工作台上与凸台套筒动力连接驱动凸台套筒进行间歇转动,打孔导向套上开设有多个导向孔,凸台套筒内设置有多个与导向孔分布相对应的弧面凸台,弹簧顶块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簧顶块结构设置在凸台套筒与打孔导向套之间,弹簧顶块结构包括:钻头、连接杆、复位弹簧、顶轮;连接杆的一端与钻头连接,另一端与顶轮铰接;顶轮滑动设置在弧面凸台上,连接杆穿设在导向孔内,复位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且抵顶打孔导向套;弹簧顶块结构通过凸台套筒的转动由弧面凸台的起始位置滑动至最高点位置使得钻头伸入打孔导向套内对棒料进行打孔,并通过凸台套筒的间歇转动对下一棒料进行周期反复式打孔。
进一步地,打孔导向套外壁为平面与弧面依次相邻分布,多个导向孔所在的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打孔导向套轴向方向为列,多个导向孔成行列分布,每一列的导向孔在其相邻列的导向孔的行中间间隔交错分布。
进一步地,装置还包括轴承,轴承设置在凸台套筒与打孔导向套之间。
进一步地,弹簧顶块结构还包括顶块,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顶块连接,顶轮铰接在顶块上,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顶打孔导向套及顶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学院,未经河南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菌种智能拔棒接种系统
- 下一篇:出菇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