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及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678.0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6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董智敏;谢林伸;戴知广;李玮;常旭;陈纯兴;唐天均;廖国威;韩龙;卢淼;郑媛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3F3/02;E03F5/10;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41 | 代理人: | 周小年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缓冲池 滞留 下渗 储水池 砾石层 耐旱 雨水收集池 二级水泵 一级水泵 净化 石子 铺设 出水口处 单一功能 收集处理 依次设置 填料层 种植层 种植 储存 | ||
1.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包含雨水收集池(1)、缓冲池(4)、储水池(5)、下渗池(7)、雨水滞留池(8)、一级水泵(2)、二级水泵(9),雨水收集池(1)经管道和一级水泵(2)与缓冲池(4)连接,储水池(5)设置于缓冲池(4)出水口处,储水池(5)经管道和二级水泵(9)分别与下渗池(7)、雨水滞留池(8)连接,缓冲池(4)的底部铺设石子并在石子顶部种植耐旱耐涝对雨水有净化作用的植物,下渗池(7)从上往下依次设置耐旱耐涝、净化作用强的种植层、填料层、砾石层,雨水滞留池(8)底部铺设砾石层、在砾石层顶部种植耐旱耐涝对雨水有净化作用的植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缓冲池下水漏斗(401)、下渗池下水漏斗(701)、雨水滞留池下水漏斗(801),缓冲池下水漏斗(401)设置于缓冲池顶部并与缓冲池进水口连接,下渗池下水漏斗(701)设置于下渗池顶部并与下渗池进水口连接,雨水滞留池(801)下水漏斗设置于雨水滞留池顶部并与雨水滞留池的进水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在下渗池(7)的进水口处、雨水滞留池(8)的进水口处分别设置进水阀门(6),进水阀门(6)一端与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下水漏斗连接;在各个下水漏斗的出水口处设置分水栅格(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分水栅格(3)设计成方形网格栅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在下渗池(7)的砾石层设置出水管,出水管(703)一端伸出下渗池外边、另一端插入下渗池的砾石层并设置落水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在下渗池(7)出水管的出水口处设置下渗水收纳池(702);在雨水滞留池(8)的出水口处设置滞留水收纳池(8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雨水滞留设施,其特征在于:在雨水滞留设施中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下渗池(7)。
8.一种雨水滞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一.、利用雨水收集池(1)收集雨水;
二、把雨水收集池(1)中的雨水用一级水泵(2)抽入缓冲池(4);
三、雨水经缓冲池(4)里的砾石和净水植物初步过滤后去除杂质;
四、经过初步过滤的雨水流入储水池(5)进行暂时储存;
五、把储水池(5)中的经过初步过滤的雨水分别抽入下渗池(7)和雨水滞留池(8);
六、初步过滤的雨水在下渗池里经过净水植物、填料层、砾石层的过滤后,雨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等被有效去除;
七、 经过下渗池处理的雨水流入下渗水收纳池(702);
八、 把下渗水收纳池(702)里的雨水经管道或转运车补充到需要补充地下水的地方;
九、初步经过过滤的雨水在雨水滞留池(8)被进一步净化;
十、经过雨水滞留池净化的雨水流入滞留水收纳池(802);
十一、把滞留水收纳池(802)中的雨水用管道或转运车补充到需要补充地表水的地方,或用于环卫冲洗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雨水滞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含以下步骤:2.1、让从雨水收集池(1)抽入缓冲池(4)的雨水在缓冲池的进水口处流经分水栅格(3),让雨水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结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雨水滞留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还包含以下步骤:5.1、调节设置于下渗池(7)进水口处和雨水滞留池(8)进水口处的进水阀门(6),以根据需要控制进入下渗池(7)和雨水滞留池(8)的水量;5.2、让从储水池(8)抽入下渗池(7)和雨水滞留池(8)的雨水在进水口处分别流经分水栅格(3),使雨水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6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