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901.1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4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尾关康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581 | 分类号: | H01R13/6581;H01R13/6591;H01R12/71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壁 电连接器 触点连接部 用电连接器 基板连接 电磁屏蔽作用 导电性构件 基板连接部 彼此相对 触点构件 电磁屏蔽 内外两层 配线基板 配置关系 嵌合状态 多极 嵌合 简易 堵塞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充分地进行针对处于嵌合状态的两个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构成为,设有与呈多极状排列的多个触点构件(13、23)的触点连接部(基板连接部)(13f、23c)相对的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屏蔽壁部(12a、22a),分别在两电连接器(10、20)中,利用各自的屏蔽壁部(12a、22a)良好地获得针对触点连接部(13f、23c)的电磁屏蔽作用,并且,在使两电连接器(10、20)嵌合时,屏蔽壁部(12a、22a)彼此成为彼此相对的内外两层的配置关系,且高效地堵塞屏蔽壁部(12a、22a)与配线基板(P1、P2)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期待充分的EMI对策。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7月29日、申请号为201610619081.2、发明名称为“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安装到配线基板的状态彼此嵌合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在各种电气设备中广泛采用如堆叠连接器等那样称呼的基板连接用的电连接器装置。在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中,例如连结有第2配线基板的第2电连接器(插头连接器)以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连结有第1配线基板的第1电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上方,从那样的上下相对状态起,将上方侧的第2电连接器以朝向下方侧的第1电连接器下降的方式压入,由此,使两电连接器彼此成为嵌合状态,从而第1配线基板以及第2配线基板彼此电连接。
在这样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中,尤其是伴随着近年来的传输信号的高频化,要求实施所谓的EMI对策。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通过利用屏蔽壁(遮蔽壁)包围电连接器(插座连接器)的外周,对触点构件的信号传输路径进行电磁屏蔽。
然而,在以往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中,成为如下结构:在要与具有上述那样的屏蔽壁的电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嵌合的对象嵌合体(插头连接器等)未设置屏蔽壁,针对处于嵌合状态的两个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仅利用一个电连接器的屏蔽壁进行。在这样的结构中,认为:在使两电连接器嵌合了的状态下,设于一个电连接器的屏蔽壁与安装有对象嵌合体(插头连接器等)的配线基板之间容易产生比较大的间隙,在电连接器装置的整体上无法获得充分的电磁屏蔽作用,因此,要求进一步提高针对高频的传输信号的电磁屏蔽特性(EMI特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921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易的结构充分地进行针对处于嵌合状态的两个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的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一种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其构成为第1电连接器以及第2电连接器彼此相互嵌合、拔脱,在该第1电连接器以及第2电连接器中,安装于绝缘外壳的多个触点构件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呈多极状的方式排列,以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于各所述触点构件的触点连接部与配线基板侧电连接,其中,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1电连接器以及第2电连接器上分别以沿着连接器长度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有沿着连接器宽度方向与所述触点连接部相对的由导电性构件形成的屏蔽壁部,在所述第1电连接器以及第2电连接器嵌合了时,设于该第1电连接器的所述屏蔽壁部以及设于该第2电连接器的所述屏蔽壁部彼此以在连接器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精工株式会社,未经第一精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力载波技术的远程智能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