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邮件实现阅后即毁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2951.X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3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秦俊峰;张涛;于世杰;耿国臣;刘贵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信冠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8 | 分类号: | H04L12/5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阅读 管理行为 邮件接收服务器 控制信息 客户端 嵌入的 嵌入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形式 防止敏感信息 用户客户端 查看系统 处理节点 次数信息 管理系统 控制类型 信息传递 验证通过 邮件接收 邮件阅读 阅读邮件 收件 可信 验证 传递 传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邮件实现阅后即毁的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通过在被传递的邮件中,通过隐写的方式,嵌入对于邮件限制阅读次数管理行为的控制信息,使得邮件接收/阅读查看系统在客户端、邮件接收服务器端各个信息传递处理节点可根据嵌入的邮件限制阅读次数管理行为控制信息进行判断,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类型,允许或限制该邮件被再次阅读。客户端,用于接收/阅读查看嵌入了邮件限制阅读次数管理行为信息的电子邮件;邮件接收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邮件中包含嵌入的邮件限制阅读次数信息验证是否允许用户客户端再次阅读该邮件,在验证通过后允许收件人阅读或再次阅读邮件。通过本方法及实现了本方法的邮件阅读/管理系统,可防止敏感信息不会以电子邮件形式传播到非可信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电子邮件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子邮件实现阅后即毁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最重要的信息通讯工具,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目前的邮件及接收/阅读查看系统中,一封邮件在到达收件人处后,可被随意转发、传播扩散。
在一些情况下,对于一些敏感资料需要限制其传播范围,尤其是需要在被做为电子邮件接收/阅读查看时,禁止向非授权范围传播,尽可能减小信息传播范围,并尽可能降低传播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子邮件接收/阅读查看管理系统,包括:新的邮件信息组织方法,其中嵌入包含对于邮件的阅读次数限制;客户端,用于接收/阅读查看需电子邮件,其中所述电子邮件中包含邮件可阅读次数限制信息;邮件接收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邮件的阅读次数限制信息进行检查后,对于安全的接收请求进行放行,对于超过阅读次数的邮件接收行为进行禁止。
本发明针对上述提到的目标,提供了一种电子邮件实现阅后即毁的系统及方法:
①新型邮件系统,其特征为:在邮件报文中嵌入包含对于邮件阅读次数限制信息;邮件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根据阅读次数限制信息中的设置,结合邮件的阅读次数记录进行综合检查,从而实现对邮件进行阅后即毁控制。
②邮件阅读次数控制系统,其特征为:1、发件人撰写并提交邮件后,为邮件生成一个唯一标识,该标识做为阅读次数限制判断的主要依据;2、在邮件报文中包含发件人对于接收人在客户端阅读次数的限制信息;3、邮件客户端可对被阅读查看的邮件进行判断,如果是属于需要被控制阅读次数的邮件,则检查当前邮件已经被阅读的次数,对于尚未达到阅读次数限制的要求的予以显示,否则拒绝阅读查看。4、邮件客户端在显示了受控邮件后,将该邮件的阅读行为记录到数据库中,成为阅读记录日志,全系统将根据邮件阅读日志记录,做为阅读次数控制依据。5、邮件接收服务器在收到邮件客户端的邮件查收请求时,对于所接收的邮件进行检查,如果需要对邮件阅读查看行为的检查和控制,则首先从阅读记录日志中检查是否符合放行要求,对于符合阅读次数限制要求的予以放行,否则拒绝客户端接收请求,同时将服务器上仍存在的邮件文件进行永久删除。
③所述的阅后即毁方法与系统包括客户端电子邮件撰写模块、客户端邮件检查模块、客户端邮件接收/阅读查看、接收服务器邮件检查模块、电子邮件阅后即毁模块及电子邮件转发日志记录/审计模块。
(3)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可实现对于邮件转发行为进行设置和转发范围控制的的新型邮件,有效解决了对于邮件转发行为和转发范围控制问题,从而提高邮件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阅后即毁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收件人为收件人、抄送人、密送人的统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信冠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信冠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29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