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象参数实时解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43581.1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7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薛仕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5/00;G06T5/40;G08C17/02;H04N5/232;H04N7/18;H04N17/00 |
代理公司: | 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浙江)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刘颖 |
地址: | 318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象 参数 实时 解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象参数实时解析装置,包括:行人辨识设备,用于将实时锐化图像中亮度值落在预设人体亮度范围内的像素点作为人体像素点,并将占据人体像素点的数量超限的人体区域作为待处理区域;参数解析机构,用于对每一个待处理区域对应的人体对象在所述实时锐化图像中的景深进行分析,以在景深最小的待处理区域的景深值小于等于预设景深阈值时,发出紧急制动命令。本发明的对象参数实时解析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由于采用移动终端对车前人体距离进行实时辨识,以在辨识到的距离过近时,通过蓝牙通信链路发出紧急制动命令以对移动终端所在车辆进行紧急制动操作,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自动化水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象参数实时解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技术是欧洲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最早由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发明电报开始,1875年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发明电话,1902年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发明电子管。电子设备在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一代电子设备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等特点,很快地被各国应用起来,在很大范围内取代了电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块集成电路,它把许多晶体管等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硅芯片上,使电子设备向更小型化发展。集成电路从小规模集成电路迅速发展到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从而使电子设备向着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稳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电子设备是以电能为工作基础的相关产品。电子设备主要包括:手表、智能手机、电话、电视机、影碟机(VCD、SVCD、DVD)、录像机、摄录机、收音机、收录机、组合音箱、激光唱机(CD)、电脑、移动通信产品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具备以下两处关键的发明点:
(1)采用移动终端对车前人体距离进行实时辨识,以在辨识到的距离过近时,通过蓝牙通信链路发出紧急制动命令以对移动终端所在车辆进行紧急制动操作,从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自动化水准;
(2)对待处理图像的像素时钟频率进行检测,以获得对应的当前像素时钟频率,基于当前像素时钟频率确定与所述当前像素时钟频率成正比的前端设备的耗电水平,在当前像素时钟频率较高时,跳过后端的伽马校正处理,从而保持系统耗电水平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对象参数实时解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行人辨识设备,位于移动终端内,与实时锐化设备连接,用于将实时锐化图像中亮度值落在预设人体亮度范围内的像素点作为人体像素点,并将占据人体像素点的数量超限的人体区域作为待处理区域;
参数解析机构,与所述行人辨识设备连接,用于对每一个待处理区域对应的人体对象在所述实时锐化图像中的景深进行分析,以在景深最小的待处理区域的景深值小于等于预设景深阈值时,发出紧急制动命令;
行驶控制机构,与所述参数解析机构连接,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紧急制动命令时,对移动终端所在车辆进行紧急制动操作;
用户输入设备,位于移动终端内,用于在用户的操作下,设置移动终端是否进入车前监控状态,所述移动终端面向驾驶员放置;
CCD传感设备,位于移动终端的后方面部内,与所述用户输入设备连接,用于在移动终端进入车前监控状态时,启动对车前的图像数据捕获动作,以获得相应的即时捕获图像;
频率采集设备,位于移动终端内,与所述CCD传感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即时捕获图像,对所述即时捕获图像的像素时钟频率进行检测,以获得对应的当前像素时钟频率;
命令提取设备,位于移动终端内,与所述频率采集设备连接,用于在所述当前像素时钟频率超限时,发出第一驱动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台州雪华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3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