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水结构、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3826.0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304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礼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10;E03F3/02;E03F5/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丹;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水坑 排水结构 下水管路 雨水 出水部 进水口 渗水层 排水系统 厂区 渗入 排水 排水压力 进水部 泥沙流 建造 地下 可用 储存 堵塞 | ||
本发明公开了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排水结构、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建造方法,排水结构包括场地及下水管路,场地上设有集水坑,集水坑的底部为渗水层,集水坑的两侧分别为进水部及出水部,出水部用于设置在道路的一侧,下水管路的一端为进水口,进水口用于设置在出水部靠近道路的一侧。上述排水结构,集水坑可用于储存雨水等,若雨水较少,可通过集水坑底部的渗水层使雨水逐渐渗入地下,若雨水较多,无法及时通过渗水层渗入地下,则在集水坑内水集满之后,雨水可流过出水部进入进水口内,则上述排水结构可防止雨水直接流到道路上,减少道路旁下水管路的排水压力,降低下水管路的成本,减少泥沙流到道路上造成扬沙或堵塞下水管路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水结构、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场地的雨水排水组织是竖向设计的重要内容。实际上,场地各处标高的确定,各部分之间标高关系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场地内的排雨水组织。常规场地雨水排水的基本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地表的自然排水方式,这方式不设任何排水设施,利用地形坡度及地质和气象上的特点来排除雨水。第二种是采用地下的雨水管道排水,在场地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时,采用管道式雨水排水方式是较为合适的。除以上两种基本方式外,在场地卫生及环境质量要求较低时,场地中的雨水排水也可采用明沟排水方式。但上述方式排水量大,雨水管道排水压力大,需要使用较大尺寸的雨水管道,同时直接排水时泥沙等杂物会进入管道,有可能造成堵塞,使雨水等直接排到路面,影响交通。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减少排水压力的排水结构、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建造方法。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排水结构,包括:
场地,所述场地上设有集水坑,所述集水坑的底部为渗水层,所述集水坑的两侧分别为进水部及出水部,所述出水部用于设置在道路的一侧;及
下水管路,所述下水管路的一端为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用于设置在所述出水部靠近道路的一侧。
上述排水结构,集水坑可用于储存雨水等,若雨水较少,可通过集水坑底部的渗水层使雨水逐渐渗入地下,若雨水较多,无法及时通过渗水层渗入地下,则在集水坑内水集满之后,雨水可流过出水部进入进水口内,并由下水管路将雨水排走,则上述排水结构可防止雨水直接流到道路上,减少道路旁下水管路的排水压力,因而可采用较细的管,进而降低下水管路的成本,不会影响交通,同时雨水在流动过程中携带的泥沙等可在集水坑内沉淀,可减少泥沙流到道路上造成扬沙或堵塞下水管路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坑靠近所述进水部的侧壁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的高度高于或等于所述出水部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水管路还包括排水管及雨水管网,所述排水管与所述雨水管网连通,所述排水管远离所述雨水管网的一端为所述进水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渗水层为沙质土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坑内设有固沙材料和/或固沙植被。
一种厂区排水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水结构,所述场地用于设置在建筑物与道路之间,所述出水部用于设置在所述进水部远离建筑物的一侧。
上述厂区排水系统,通过将排水结构设置于建筑物与道路之间,可聚集雨水,防止雨水直接流到道路上,可减轻下水管路的排水压力,降低下水管路的成本,同时集水坑可沉淀雨水中的泥沙,防止雨水将泥沙带到道路上造成堵塞下水管路或扬沙等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部用于设置在道路的侧边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部为用于设置在建筑周边的散水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3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