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管立柱桩可回收气囊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45666.3 | 申请日: | 2019-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6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涂义亮;罗林;王博;吴文龙;张亚博;常锡科;胡珂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明涛智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289 | 代理人: | 王巍敏 |
地址: | 40224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系统 钢管立柱 钢架 地表 气囊 高精度定位装置 可回收 气囊式 施工 千斤顶 垂直定位 定位螺杆 定位气囊 工程成本 回收利用 基坑工程 监测系统 临时固定 施工工期 施工效率 土木工程 气阀 扁担梁 充放气 垂直度 气压表 地下 卡尺 气泵 桩端 气管 | ||
1.一种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地表钢架定位系统、地下气囊(15)定位系统和垂直度监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钢架定位系统包括地表临时固定钢架(1)、扁担梁(8)、千斤顶(30)和定位螺杆,所述地表临时固定钢架(1)位于桩孔(14)上方的地面,所述钢管立柱桩(12)端桩(24)两侧设有吊装孔(9),所述扁担梁(8)穿过所述吊装孔(9),所述扁担梁(8)的两端通过千斤顶(30)搭设于所述地表临时固定钢架(1),通过所述千斤顶(30)的伸缩完成钢管立柱的桩端(24)垂向定位,所述定位螺杆分布于吊装孔端桩(24)外围,该定位螺杆与所述地表临时固定钢架(1)螺纹配合,所述定位螺杆的内端抵靠至所述钢管立柱的桩壁,通过螺杆的伸缩完成钢管立柱的桩端(24)水平向定位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孔(9)由一对螺纹钢筋弯制成圆形后与钢管立柱桩端(24)焊接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作法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气囊(15)定位系统包括定位气囊(15)、气泵(16)、气管(17)管线、气阀(18)和气压表(19),所述定位气囊(15)分布于钢管立柱的外围,所述定位气囊(15)挂设于所述钢管立柱外侧壁的挂钩(25),所述定位气囊(15)通过所述气管(17)管线连通至所述气泵(16),所述气阀(18)和所述气压表(19)设置于所述气管(17)管线,所述定位气囊通过充放气的体积胀缩调整钢管立柱的桩身(12)相对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气囊(15)上设有挂耳(26),所述挂耳(26)挂于钢管桩(12)侧壁上的挂钩(25)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作法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气囊(15)包括内胆、缠丝、中胆和表层,内胆为黑色橡胶,缠丝尼龙丝材质,中胆为橡胶材质,表层为超细强力纤维或PU或PVC材质,定位气囊(15)外形呈胶囊形,定位气囊(15)上有一根气密性气管(17)。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监测系统包括垂直度传感器(21)、传感线路(23)和电脑设备,所述垂直度传感器(21)分布于钢管立柱的外壁,该垂直度传感器(21)通过所述传感线路(23)连接至所述电脑设备(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作法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度传感器(21)用L型铁支架和强力磁铁固定在钢管立柱桩壁上,垂直度监测精度为0.00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立柱桩的可回收气囊(15)式高精度定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1)根据设计图纸预制钢管立柱桩和钢筋笼(13),并焊接好挂钩,桩位测量放线,十字控制线及标高引测,在放样点施做桩孔(14),清孔后将地表临时固定钢架(1)摆放至桩孔(14)正上方;
2)利用吊机沉放预制好的钢管立柱桩和钢筋笼(13),当挂钩距离地面以上0.5m时,将气囊(15)挂钩(25)挂于挂钩上,然后缓慢沉放钢管立柱桩和钢筋笼(13)至桩顶距离地面2.5m时,安装垂直度传感器(21)在距离桩顶2m的桩壁上,并依次连接好垂直定位传感线路(23)和电脑设备(22),调试成功后将传感器置零,再缓慢沉放钢管立柱桩和钢筋笼(13),然后利用两根扁担梁(8)穿过吊装孔(9)后置于千斤顶(30)上,利用千斤顶(30)调节钢管立柱桩钢筋笼(13)至设计标高;
3)依次连接好气泵(16)、气管(17)管线、气阀(18)、气压表(19),准备进入工作状态;
4)联通气泵(16)电源,依次打开4个三通球阀使气囊(15)充气至0.5MPa,并维持气压数值稳定,使桩身(12)达到完全对中状态;
5)根据垂直传感器监测的数据,分别手摇第一排的4个带卡尺定位螺杆和伸缩4个千斤顶(30),使桩端(24)移到完全铅锤方向,再紧定位螺母(28)进行固定,即完成桩端(24)精准定位;
6)分别手摇第二排的4个带卡尺定位螺杆至刚好与桩钢管立柱桩壁接触,再紧定位螺母(28)进行固定,使钢管立柱桩的定位更加稳固;
7)利用泵送混凝土机灌注混凝土至钻孔设计标高,达到初凝强度即可完全放掉气囊(15)中的气体,并回收气囊(15)以备下次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4566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